课间加时5分钟 广州中小学能否答好“学生健康”这道考题?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宁 崔文灿
新学期,广州中小学生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课间由原来的10分钟变成了15分钟。
短短5分钟的改变,对于不少学校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工程。家长对此也有各种声音。有的拍手叫好,认为孩子课间有更加充裕的活动时间;有的则担心孩子推迟放学,饥肠辘辘,影响最后一节课的学习效率;有的担心课间延长,老师拖堂情况更严重……
初衷很好的“健康大礼包”,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体现人性化?每天2小时的体育运动,如何科学合理地保证?对此,校长和老师各抒己见,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讨论
学生大多“热烈拥抱”15分钟课间
2月初,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通知明确,按照《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切实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为了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从这个学期开始,广州市小学课间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初中下午课间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到秋季学期前,广州各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试点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的学校比例不少于30%。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广州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
2月14日,羊城晚报记者在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感受了15分钟的热闹课间。下课铃一响,孩子们冲出教室,有的在走廊上招朋引伴,组团玩起了抓人或木头人游戏;有的拿出跳跳竿等体适能小器材,蹦蹦跳跳;还有的直奔乒乓球台,和同学挥拍,一较高下。
“以前上厕所、做课前准备,10分钟就过去了,现在有更多时间玩了。”“之前玩游戏刚开始就结束了,现在我们玩得更尽兴了。”不少小学生为延长课间举措点赞。
朝天小学二年级的一名班主任说,在融合教育推行的当下,课间延长5分钟,对于班内的孤独症孩子更加友好。她指着教室后排和同学游戏互动的孤独症孩子说:“你看,课堂上做不到的同伴互动,现在因为课间延长,让他们有了更多的互动时间。”
培正中学一名老师体验了15分钟的课间后感慨道,课间延长后,确实感觉两节课之间没有那么紧迫,学生和老师都可以稍作调整。以前学生如果上体育课,经常会出现下一节课迟到的现象。
家长对课间延长5分钟褒贬不一
课间延长5分钟,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但家长对此却各有看法。
朝天小学一名学生的家长秦女士说,自家男孩本就活泼好动,课间延长5分钟,能让孩子更充分释放精力,上课也会更专注。
家长李女士却认为,课间延长导致放学时间推迟,严重打乱了孩子的午休等生活节奏。李女士的女儿在越秀区的一所小学上学,新学期课表注明上午放学时间为12时10分。尽管才晚了10分钟放学,但李女士觉得,孩子中午的时间特别不够用。
“以往我们12点放学,下午2点前要到校,这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要往返学校、吃饭和午休,本来时间就非常紧张,现在又少了10分钟。”李女士表示,为了让女儿更好地午休,她给女儿选择了学校附近的托管,“开学第一天,女儿直喊没睡够,下午头晕。”
据李女士的女儿反馈,开学第一天中午没睡够的远不止她一个人,选择在学校午休的同学一样睡得很沉,学校的起床铃声都没听到。
家长周女士的儿子在海珠区一所小学就读,家里距离学校800米,因为中午晚了10分钟放学,开学第一天孩子回到家已经12时30分。“为了不让儿子下午上学迟到,只能压缩他的午休时间。开学第一天,他才午休了半个小时,晚上还跟我抱怨中午没睡够,下午的课也没精神。”周女士表示,“课间多5分钟,却牺牲了孩子的午休时间,有点‘拆东墙补西墙’,我更在意孩子中午多睡10分钟。”
纪女士的女儿在天河区一所公办学校读初一,这学期的下午放学时间比之前晚了15分钟。“女儿晚上回来说,虽然课间充裕了,课与课之间不那么匆忙了,但放学时间延迟了15分钟,她很不开心。她宁愿早点回家,也不要课间15分钟。”
还有的家长担心,原本的课间10分钟经常因老师拖堂无法保障,延长5分钟是否会成为“摆设”?多出来的5分钟休息,学校是否会因安全问题或教学压力变相压缩课间?越秀区一小学家长反映称,学校语数英等主科老师时不时拖堂,挤压其他科目的时间,原本该让孩子活动的课间,经常压缩成仅够上个厕所就要回堂的“安静课间”。
学校为保障学生运动面临诸多考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保证学生每天2个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的落实,不少学校还在摸索和适应。“每天保证1节体育课,对大部分学校来说是巨大的考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表示,他所在的区最近正在摸底,这个学期每天保证有1节体育课的学校未必能达到30%。“如果要达到秋季学期100%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的要求,我们区的体育老师缺口多达500人。对于学校来说,这学期招聘的重点肯定是体育老师。”
这位校长进一步指出,他所在的学校每名体育老师每周平均上18节体育课,且每天还要负责大课间及课后的体育锻炼,“这已经是老师上课的极限,不可能再给体育老师增加负担了,解决办法就是新招老师。”
除了体育师资紧张外,运动场地难协调也令不少学校头疼。广州某中学一位体育老师向记者透露了一线教师的烦恼:“对教务老师来说,排课压力非常大。”这名老师说,由于体育课对场地有要求,所以学校排课时,往往先排体育、再排其他科目,且体育课并不适合安排在每天第一节课。如何合理安排全校学生的体育课,既让体育课充分发挥其要义,又解决各学科教师的现实问题,考验着校方的协调能力。
对于课间15分钟,不少小学校长表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让不让学生下楼活动”也令他们头疼。如果学生下楼活动,如何保证安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说:“因为一旦允许学生下楼,上课铃响时,学生上下楼梯不可避免地拥挤无序,场面很可怕。毕竟现在的课室楼层都偏高,楼梯过于集中。”
建议
保证课间真正属于学生
《小学生课间休息的教育成果:混合方法系统评价》《课间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等研究文章都强调了课间休息对学生身心健康、社会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性。这些研究通常建议学校应提供足够的课间休息时间,这样对学生情绪状态的改善、学习压力的减轻、同学关系的增强以及学习动机的提高都大有裨益。根据全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千校联盟的研究,学生课间自由度越高,这些积极影响越明显。
记者采访了解到,对于课间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学生和老师都欣然接受,但这15分钟如何利用,校方希望不要有硬性要求。
“课间的意义,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时间,缓解课堂上的紧张,释放一些情绪,同时可以进行同学之间的交流。所以要保证这个时间是属于学生的。”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第二小学部副校长林琳表示,“我们落实15分钟课间,首先要保证老师不拖堂,让时间真正属于学生;其次要适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安全、有趣的运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发一些互动型的微运动。例如,我们在三、四年级楼层设置用于仰卧起坐练习的垫子,学生经常会结对进行练习,还有班级PK赛。我们也充分利用楼栋间的平台,建设了自然观察小花园,学生课间可以到那里散步放松。”
林琳还提到,除了大课间与体育课的运动时间,放学后也是非常好的长时段运动时间,“学校课后托管要大量开设体育类服务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锻炼创设机会。”
借助AI和社会力量缓解师资压力
“优化现有课程和开展体育特色课程和活动,可以保证每天1节体育课。”广东省特级教师、广州协和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潘蔚贤表示,这个学期,该校优化了班会课和道德与法治课,“班会和道法课都由班主任来上,这两门课合并,另一节课就腾出来给体育课了。”
潘蔚贤还表示,广州协和学校3年前开设了禅武特色课,每个班每周都有1节课。这堂课由专业的武术教练给学生上,可以说是借助社会力量,缓解了体育老师不足的问题。
同时,广州协和学校借助AI辅助工具以提升学生的体育活动体验,减轻老师的负担。“具体来说,我们利用机器摄像头和AI算法来布置和监测学生的运动情况。这套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跳绳和跳远等活动进行自动监测和反馈。当学生面对摄像头进行跳绳或跳远时,系统能够实时分析他们的表现,并给出是否达到预定标准的反馈。例如,如果学生在跳绳时达到了一定的次数,系统会自动告知学生,并比较他们与上一次的表现,指出进步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潘蔚贤认为,AI系统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运动表现,还激励他们不断进步。摄像头捕捉到的运动数据会自动显示在屏幕上,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绩。如果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系统会给予积极的反馈,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运动动力。
见缝插针为学生创造活动空间
对很多老城区学校来说,场地不足是体育课开展的一大问题。当前,在东山培正小学,60个教学行政班的孩子集中在烟墩路本部校区,若做到每天1节体育课,就意味着至少有10个班同时在上体育课。“在当前条件下,不可能实现。”学校党总支书记叶志丹表示,当前位于白云街道的分校区改建正在进行中,待重建完毕后部分年级的学生将搬迁至分校区。届时,学校将打破“40分钟一堂课”的惯例,“试水”长短课、大小课的课型实践,每天1节体育课或成现实。
在叶志丹看来,尽管并无明文规定体育课必须在操场上,但有阳光和空气的体育课、能让孩子充分奔跑蹦跳的体育课,对孩子身心发展更有益。校方需要在有限条件下动用智慧,见缝插针地利用现有场地解决孩子们的活动问题。
事实上,老城区部分学校受场地限制,一直以来都在见缝插针为孩子们创造活动空间。采访中,越秀区几所学校的校长分享了她们的智慧:课间打八段锦、颈椎操或握哑铃、跳绳,都不需要多大的场地。铁一小学党委书记张婥恩说:“智慧在民间,我们要相信老师们会有解决的办法。”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