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入选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张毕佳、苗苗报道: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名单,共有21家机构入选,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下简称“中图”)位列其中。
中图创设于1912年,是岭南地区最大的古籍公藏单位,历来重视古籍的原生性保护,馆内古籍修复工作的相关记载可追溯至1937年。2008年,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在中图挂牌成立,同时入选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21年9月,中图获得广东省文物局颁发的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
2013年起,中图启动并实施“广东省基层图书馆古籍修复能力提升计划”,至2021年已在全省21家基层图书馆建立古籍修复室,为提高广东地区整体古籍修复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中图入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人才培训基地;2015年,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广东传习所在此建立;2024年9月,传习所第一批11位学徒经专家评审顺利出师结业。
作为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挂牌单位,中图致力于推动广东省古籍保护人才队伍建设,面向全省乃至全国举办各类古籍保护、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截至2024年共举办古籍修复方向培训班21期,来自全国各地古籍收藏机构修复工作人员400余人次参训。2023年11月,中图受邀派出古籍修复专家为“澳门地区古籍修复培训班”近80名学员授课,推动湾区修复人才队伍建设。
中图着力打造省级古籍保护宣传品牌,推出“书香古韵——中华古籍之魅力”体验活动。2012至2024年间,该活动在粤港澳地区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中小学校共举办70余场,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古籍修复演示、线装书装订、雕版印刷、碑石传拓等体验项目,让参与者近距离感受中华古籍以及古籍修复等传统技艺的魅力。
中图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将切实履行职能,发挥带头与指导作用,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推动濒危古籍抢救性修复与技艺传承,辐射带动大湾区古籍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