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广州中小学新学期施行的新规惹争议? 解开新困惑不妨先松手

发布时间:2025-02-15 09:40:56来源:
   广州中小学新学期施行“三新规”却遭遇“三困惑”。如果把新规做成一道“数学题”,这些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答案是“每天运动2小时”,条件是“总课时长不变”,求解过程是“课间时长”“上课时长”学校可以自主组合。也就是说,主管部门不妨只把好质量关、结果关,把过程放手给学校。

新规主要内容包括“课间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天1节体育课”。从新规出台的本质来看,其目的是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达到每天至少2小时。所以,无论是“课间从10分钟调整到15分钟”还是“每天1节体育课”,都是达到“每天运动2小时”目标的手段。从新规出台的必要性来看,青少年要多锻炼、多运动、强身健体,这一点应该没有人会反对。

明确以上两点,家长、学校、教育部门、社会公众就能达成一个共识——新规出台的初衷、意图、目的是正确的,是好的,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在肯定新规对孩子有利的前提下,大家可以开始对具体措施、落实方式、执行过程进行讨论。

目前针对新规,家长担心“放学时间延长,可能导致孩子中午肚子饿、午休时间短”;学校则在为难,“上课时长不能减,体育活动时长又要增加,去哪里‘变’时间”?

家长的担心,校方进行灵活管理即可解决。比如,有食堂的学校,10时左右供应快捷方便的食品供学生自由购买;没有食堂又无暇供应加餐的学校,可考虑允许学生自行带食物回校。

不过,当前在一些延迟中午放学时间的学校,部分家长申请想给孩子带食物回校,却遭到学校的拒绝,理由是难以保障食品安全。学校的顾虑当然有道理,但从学生的角度更人性化地考虑解决方案才是最优解。一拒了事,可能加剧家长的不满和焦虑,对解决问题无益。

解决校方的忧虑,也不是无计可施。目前一些学校反映,一边挖空心思调课表,一边又收到了上级主管部门“40分钟上课时长不能减”的“铁令”。但考据相关政策,每节课40分钟的上课时间并非不可撼动的“铁律”。

《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办法(2024年版)》明确:小学每课时按40分钟计算,初中每课时按45分钟计算。学校在保证周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自主确定各科目周课时数,自主确定每节课的具体时长,或根据学科特点、课程实施需要,开展长短课、大小课。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行)的通知(穗教发〔2023〕26号)》规定:小学、初中每课时均为40分钟。学校在保证周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确定各科目周课时数,根据学科实际探索长短课。

从这些文件可以看出,学校在保障总课时长不变的情况下,有权自主决定某节课具体上多长时间。

至于如果课堂时间从40分钟调整到30分钟,会不会降低教学质量?那是另一个话题。如果要进行40分钟课堂改变,背后不是简单的时间缩减,而是倒逼教学提质增效。这将对学校教研和老师教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倒逼老师更科学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更精准达成教学效果、更精确设计课堂练习和提问等。

还有人可能会疑虑,学校自主决定上课时间会不会乱套?其实早在2020年,教育部等8部委就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教育教学自主权是学校最重要的权利,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首先是要保证教育教学自主权。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前提下,构建和完善每所学校的多元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破除“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局面。

综合来看,主管部门不妨以结果为导向,制定科学、全面的教育评价体系,给予学校一定的办学自主权,各方可能都会轻松一点、少一点麻烦。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