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海通期货:供应逐渐改善,油脂价格重心或逐渐
欧盟今年四大油脂的累积进口量为340.4万吨,虽然较去年同期的335.5万吨增加1.45%,但仍落后于5年均值的415.3万吨。虽然今年海外的疫情管控措施较去年更加宽松,但受高价对消费的抑制影响,印欧等主要油脂消费国今年上半年油脂消费情况较去年基本持平,仍未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从进口结构来看,由于此前棕榈油的减产叠加贸易不畅,国际豆棕价差大幅走低,棕榈油的性价比被大大削弱,高价抑制了棕榈油的需求,印欧两国均是减少了棕榈油的采购转而进口更多的软油。
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已经投票通过,将基于农作物的生物燃料限制在用于交通运输中的生物燃料总使用量的一半以下,并在2023年前逐步淘汰基于棕榈和大豆的生物燃料。欧洲理事会也在考虑对RED进行修正,议会和理事会的意见需要最终达成一致,预计最早在今年晚些时候达成。从欧盟近几年的消费趋势来看,是已经开始逐步淘汰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棕榈油,预计欧盟的棕榈油和大豆进口量后续存在进一步下降的可能。由于欧盟生柴要求对棕榈油消费的减量,未来棕榈油生物柴油需求的增长点将落在棕榈油主产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目前马来西亚是稳步推行B20政策,印尼计划进行B40的道路测试,实际实施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虽然从年度周期来看生物柴油需求将是油脂需求的重要支撑和潜在增长点,但短期来看特别是棕榈油产量增幅预计将大于消费增幅。风险方面,很多国家都面临不小的通胀压力,不排除后续为了降低通胀而短期放松生物柴油政策的可能性。
国内油脂油料市场情况:供需双弱格局下,库存保持在低位
国际油脂油料价格高企使得国内压榨和进口利润表现不佳,限制了我国油脂油料的进口量。2022年1-5月我国食用植物油累计进口量为163万吨,较去年同期的478万吨下降65.9%,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同比出现大幅下降,处于历年同期的最低水平,四大油脂进口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降幅最明显的就是棕榈油。由于豆油相较其他油脂性价比较好,今年豆油消费占比出现较明显增加。我国豆油主要由进口大豆压榨得到,所以大豆进口量受影响较小。受疫情和高价影响,二季度我国油脂需求明显走弱,即使是性价比最高的豆油成交量也出现较明显下滑。豆棕价差长期维持倒挂令棕榈油消费压缩至绝对刚性,可以替代的部分基本已经替代完毕。受主产国加拿大菜籽大幅减产影响,国际菜籽菜油价格高企,限制了我国菜籽和菜油的进口量,但上半年菜油库存整体维持稳定,在供应收缩的背景下,需求的疲弱使得菜油库存难以有效去化。供需双弱格局下,我国油脂库存整体维持低位,价格主要跟随海外成本端进行波动。
供应端的改善仍将取决于油脂油料的压榨和进口利润。随着2022/23年度油脂油料产量的恢复,进口利润的改善预计将使得国内增加油脂油料的进口量。由于南美的大幅减产,下半年市场将更加依赖于美豆,当前美豆仍处于供需偏紧格局,新季美豆产量仍存较大不确定,在新季节美豆产量逐渐明晰前美豆价格仍存一定支撑。棕榈油方面,受前期出口限制政策叠加季节性增产的影响,印尼库存压力较大,产地棕榈油报价跌幅明显,国内进口利润改善使得新增采购明显增加,后续随着棕榈油的陆续到港,棕榈油供需格局将改善。菜油方面,随着新季加菜籽后续的上市,国际菜籽菜油重心将逐渐下行,改善国内菜籽压榨和菜油进口利润。加拿大菜籽理事会称中国恢复了两家加拿大菜籽出口商的市场准入,2022/23年度加菜籽上市后我国进口数量预计增加。今年国内菜籽小幅增产,已经给出国产菜籽大榨利润,随着国产菜籽的陆续上市,有利于油厂贸易商积极采购。由于小榨的产能相对有限,相较于之前的国产菜籽多流入小榨生产浓香菜油而言,今年更多的菜籽将进入大榨环节,菜油供应预计将有所增加。
消费方面,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复工复产的有序进行预计将提振油脂消费,目前豆油是最具性价比的油脂,消费的环比改善预计将更多体现在豆油消费上。由于前期棕榈油价格的高企,棕榈油消费被压缩至绝对刚性,供需的改善将更多依赖棕榈油的进口。长期高价格和高溢价对菜油消费的伤害较大,即使现在价差较前期高点回落较多的情况下,菜油消费依旧未见明显好转,下游需求持续疲软。因为价差和消费习惯替代后所带来的消费减量短期难以迅速回归,关注随着价差持续维持低位后是否会发生消费替代。
总体来看,2022/23年度全球油脂油料供应均边际转宽松。产量方面,主产国棕榈油产量进入旺产期,北半球大豆和菜籽将相继迎来收获上市,全球油脂油料供应改善,使得油脂价格重心预计将逐渐回落。在天气不出现大问题的情况下,从供应恢复节奏来看,随着棕榈油主产国进入生产旺季,棕榈油产量预计将首先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主产国特别是印尼面临不小的库存压力,将加快出口来解决胀库问题,使得棕榈油价格将承压来消化供应的增加,关注马棕产量恢复情况和产地出口节奏。
菜籽方面,受此前主产国加拿大菜籽大幅减产影响,菜籽和菜油价格大幅上涨,今年在天气不出现极端问题的情况下,加菜籽产量恢复将是大概率事件,产量的增幅将取决于产区天气情况。随着新季加拿大菜籽产量的恢复,菜籽价格重心将逐步下移。大豆方面,受南美大幅减产影响,新季美豆产量的容错率较低,目前美豆的产量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即使美豆顺利实现丰产,鉴于美豆良好的需求,美豆和全球大豆供需边际改善,新市场年度全球大豆供应的压力将主要体现在南美产量的恢复情况。
国内方面,由于我国油脂油料对外依存度高,随着海外油脂油料供应的增加,进口成本下行将有利于我国压榨和进口利润的修复,增加进口,供需格局改善,国内油脂价格重心将跟随外盘呈现逐渐下行的趋势。价差方面,目前棕榈油供应改善的格局相对比较明确,而豆油供应改善的程度仍将取决于新季美豆和南美大豆产量的情况。而需求端美国生柴政策对豆油消费起到积极作用,而棕榈油消费则由于此前高企的价格受抑制较明显,叠加欧盟计划继续减少棕榈油的工业用量。供需的差异使得豆棕价差将得到持续修复,使得棕榈油重获性价比,替代需求有所回升。
随着新季加拿大菜籽的上市,菜油供应将得到明显改善,而菜油此前受高价格和高价差导致的消费减量短期难以出现明显改善,对相关油脂的溢价仍将呈现收缩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