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回望全球资本市场上半年,风景这边独好
A股市场的IPO募集金额达到3,157亿元人民币,已相当于去年全年IPO募资总额5,427亿元人民币的一半以上;上市后募资金额或为2,386亿元人民币;合计募资金额或达到5,543亿元人民币,均显著高于美股募资额。
A股市场的IPO活动中,今年以来融资规模最大的三大IPO为中国移动、中国海油和晶科能源,合共募资总额接近千亿。
A股市场的上市后融资活动中,今年以来融资规模最大的为宁德时代,募资总额达到450亿元人民币,见下表。
港股市场今年以来的募资额也表现糟糕,主板IPO募资额仅221.11亿港元,上市后募资额为971.13亿港元,合计募资额或为1,192亿港元。
2022年上半年,港股市场有四家公司选择介绍形式上市,并没有通过公开发售股份筹资,包括于2022年上半年分别在港交所和新加坡交易所第二上市的“新势力”蔚来-SW,从A股扩展到港股上市的华新水泥,母公司分拆形式介绍上市的海螺环保,以及同样从美股回归港股市场,实现两地双重主要上市的贝壳-W。
踏入七月份,计划在港股市场上市的公司明显多起来,其中从7月4日排到7月18日的拟上市公司计划首发募资总额达到了192.45亿港元,几乎相当于2022年上半年港股主板市场的首发募资总额。其中,中国平安旗下,已经在美股上市的金融壹账通于2022年下半年首个交易日以介绍方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7月初值得关注的新股有“锂王”天齐锂业、回港第二上市的高端财富管理服务商诺亚控股-S等。
总括而言,2022年美股、A股和港股的一级市场受到了二级市场的传导影响:A股二级市场在上半年仍维持正增长,因此一级市场完胜美股,确保了上市公司首次融资和再融资渠道的通畅;洗尽铅华的美股表现,让一级市场显著回落,没有了SPAC的加持,美股的融资能力疲态毕现;港股市场上半年的IPO活动并不活跃,但是第二季恒生科技指数的回升,也带动了下半年的回温,七月第一周的融资活动已显著回升。
在通胀压力下,美联储下半年的加息幅度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这意味着短期内,美股仍将承压,笔者认为,加息的影响将继续抽走获利资金和对利息成本比较敏感的资金,所以美股的跌势很大可能持续。
A股和港股市场有望成为风险资金的去处,这是因为:
低估值。Wind的数据显示,当前沪深300和港股的市盈率估值均远低于美股三大指数,见下图。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稳经济的政策支持下,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的盈利表现有望保持稳定。相反,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以及依然高企的通胀率施加的成本压力下,美国企业未必能保持2021年的盈利表现,股价有可能随业绩下行,以降低对应的估值预期。
因此相对来说,A股和港股有政策和经济发展支持的低估值,或更能吸引到资金。
有利政策的支持。与美国不惜代价降通胀所不同的是,中国的货币政策仍有较大的灵活调整空间,可以继续支持经济的强劲增长。加上美国放宽关税政策的预期,以及美元汇率随美国加息上涨,可能带来的相对贸易优势,都应有利于中国的出口贸易。在国内外有利的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有望维持增长,中国企业亦然。
互联互通的进一步优化,便利了外资投资A股和中资投资港股,增进A股和港股市场的互动。
通过沪深港股通进行交易的资金越来越活跃,见下图,近几个月,北向资金净买入规模持续攀升,或反映外资对A股胃口增加;南向资金方面,上半年六个月,每个月均为资金净流入,反映北水仍以买入为主。
7月4日起,ETF正式纳入互联互通标的,所有香港及海外投资者,包括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均可买卖沪股通下的合资格上交所上市ETF,以及深股通下的合资格深交所上市ETF。
满足参与港股通交易条件的南向个人投资者,或可通过沪深港通南向交易,买入4只港股ETF,分别为盈富基金、恒生中国企业、南方恒生科技和安硕恒生科技。
互联互通的深化,可促进两地市场的资金流动性,既有利于南向资金投资港股,也有利于外资投资A股。
考虑到美股风险增加,以及中资企业的业绩稳定性和资金互通的深化,A股和港股市场有望拨云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