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新能源商业地理之广州: 发力智车之城
2022年二季度的芯片短缺达3.3万片,主要是控制类芯片、驱动类芯片以及集成电路的芯片;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也多次在社交媒体上“求芯片”。
此外,传统车企的体制机制模式有待激活,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差距明显,产品综合竞争力与国外产品仍有一定差距,国外销售规模和占比较小,“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的任务艰巨。
以今年上半年实现营利双增的广汽集团为例,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来自合资公司的投资收益,其中“两田”贡献了绝大部分。报告期内,广汽集团投资收益约为84.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9.95亿元,比广汽集团上半年57.5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高出了近30亿元,这意味着若除去对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等合资企业的投资收益,广汽集团的自主板块包括广汽乘用车及广汽埃安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汽车行业的大变革时代,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则将是下半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自动驾驶产业与车联网产业正在为广州开启一条全新的上升通道,从“汽车之城”向万亿级“智车之城”发力。
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首批培育对象,百度阿波罗、文远知行、小马智行、联友科技、深兰科技、华为广州研究院等智能驾驶企业纷纷落地广州。
作为国内第一个批准5G远程驾驶测试的城市,广州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走在全国前列。今年8月初,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消息称,2022年上半年,广州开放测试道路较2021年底增长57.6%,车辆首次发放路测牌照较2021年底增长41.6%,有效测试里程较2021年底增长73.5%,测试车辆交通事故认定记录为零。
一方面,测试道路开放范围越来越大。截至2022年6月30日,广州市发布开放测试道路202条,双向里程789公里,覆盖白云、海珠、番禺、黄埔、花都、南沙6个行政区域。
另一方面,测试规模和类型越来越多。2022年上半年,新增测试车辆59台,升级载客测试36台,升级道路测试46台,升级远程测试3台,自动驾驶里程约207万公里,广州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总里程已超过600万公里。
截至目前,广州市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百度阿波罗、广汽集团、沃芽科技等11家企业的19款车型共201台测试车辆发放测试牌照。其中121辆测试车升级到载客测试、25辆测试车升级到远程测试、81辆测试车升级到三级道路测试。
目前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国内企业均获得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的资格。今年4月,小马智行宣布中标广州市南沙区2022年出租车运力指标,获准在广州南沙投入100辆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出租车服务。这是国内首个颁发给自动驾驶企业的出租车经营许可,也是国内首次从政策层面,赋予自动驾驶车辆运营服务和普通出租车运营服务同等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自动驾驶正从理想走入现实――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也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从生产领域逐渐向使用和服务相关领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去年7月,广州启动自动驾驶汽车混行试点,在南沙区、黄埔区等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先行试点区开展,迈出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关键一步;今年6月底,《广州市南沙区智能网联汽车混行试点区及特殊运营场景混行试点总体方案》正式通过,南沙区成为广州市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混行试点区。
根据规划,到2025年,南沙区将分四个阶段投放总计不超过2000台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开展不同混行比例、车路协同不同参与度以及多种新型出行服务的大规模城市交通试验。
7月1日《广州市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4年,初步建成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自主可控为导向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群。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实现3级以下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新车装配率超过50%,4级自动驾驶汽车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
无论是从测试道路、测试里程、牌照数量还是相关立法,广州都走在全国前列,向打造全球知名“智车之城”迈进,力求引领全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一线城市,广州人民的消费实力也引领全国。《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广州市常住人口1881.06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增速水平基本与全国相当,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
截至2022年6月底,广州市汽车保有达331万辆,在全国各个城市中排名第14。与北京、成都、重庆、苏州、上海等保有量大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从汽车千人保有量来看,广州仅为176辆,在本次我们选取的15个代表城市中排名垫底,并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广州是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实施限购的城市,限购政策于2011年7月开始执行,新购数据的增长得到有效抑制。
截止2022年上半年,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38万辆,新能源汽车千人保有量29辆,大幅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各城市中处于中上游水平。
受疫情影响,2022年上半年广州市新能源乘用车销量6.4万辆,全国城市排名中位居第五,仅排在深圳、上海、杭州和成都之后;受二季度疫情爆发影响,同比增速放缓,仅为59%,落后于全国增速水平。
但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不降反升,从2021年的17%提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28%,远高于全国水平。
这得益于广州近年来出台的多项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包括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以旧换新购车补贴、增加增量指标配置额度等,在市场中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广州促消费政策的力度只增不减,对新能源车市更为利好。
比如《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临时调整节能车增量指标配置额度和申请条件的通告》明确,2022年5-6月额外增加3万个节能车增量指标配置额度;《广州市加快个人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方案》提出,对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在广州市购买符合要求的新能源汽车并注册登记的个人消费者,按照车辆价格补贴8000-10000元不等;9月初出台的《广东省加大力度持续促进消费若干措施》持续优化汽车消费环境,包括广州、深圳完善购车资格规定、增加购车指标等。
根据汽车之家平台数据分析,广州新能源消费关注指数0.92,广州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关注程度属于“比较关注”,关注指数虽落后于杭州,但与深圳、成都基本相当,处于城市前列;新能源消费购买指数0.71,新能源购买偏好处于中等水平。
从消费端来看,广州市新能源销售品牌以中国品牌和新势力品牌为主,合计占比达90%。其中中国品牌占比超过60%,广东省地产企业比亚迪和广汽乘用车贡献绝大部分销量;同时造车新势力品牌市场份额接近30%,领先于全国水平,特斯拉、小鹏、蔚来、理想均进入广州厂商排名TOP10。
从车身形式来看,广州新能源用户对轿车和SUV的偏好比例相当,在50%上下波动;分级别市场来看,广州用户并不过分追求“大”车,反而是对性价比较高的紧凑型轿车和紧凑型SUV更加偏好,占比明显高于其他车型、也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趋势和未来的销量空间也让更多经销商积极涌入。根据汽车之家经销商信息数据统计,广州共822家经销商,与北京、重庆基本相当;其中新能源经销商渗透率达93%,领先全国89%的新能源经销商覆盖率。此外,广州市经销商服务满意度约4.54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为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为了满足日益高涨的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广州市也在进一步加快并提升充电服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水平。
中规院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市中心城区公共充电桩密度为34.4个/平方公里,位居全国城市前三。截止2022年8月末,广州市累计建成的各类型充电设施共有11万台,据新能源保有量38万计算,车桩比约为3.46:1,落后于北京、上海的车桩比水平。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并缓解充电焦虑,除了充电站之外,广州市也在推动换电模式的推广。今年4月广汽埃安宣布其首个超级充换电中心在广州落成,按照计划,埃安将大力推进超充、快换网络建设,今年将在广州设立220座超级充换电中心,实现3km半径覆盖;2025年将扩充至1000座,实现1.5km半径覆盖,将广州率先打造成为全球首个“超充之都”。
《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快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加快构建换电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到2025年换电站达到400个。
地处云山之畔、珠水之滨,有着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国家基于宽带互联网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等各种光环加持的广州,要想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的争夺中拔得头筹,延续燃油车时代的辉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