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高息发债、低价配股、预售资金监管门槛高企,
北京第二轮集中供地活动收官,原计划出让17宗地块,总起始价559.7亿元,实际出让13宗、成交额499.575亿元。这次土拍流拍和底价成交均较多,而且参拍企业以国企为主,这从侧面反映出民营房企现金流情况仍不乐观。
今年已有82家房企成功发行224只境内信用债券,信用债规模为2260.49亿元,较2021年同期2540.36亿元下降11.02%。海外债方面,共有21家内地房企发行39只海外债券,规模总额76.53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209.66亿美元下降63.49%。相比去年同期海外债占到境内债的半壁江山,今年房企海外债发行总额不足境内债券三成。
今年国瑞置业、上坤地产、力高集团、银城国际控股、景瑞控股、大发地产、力高集团、金轮天地控股等8家内房企发行的12只海外债券,票面利率均超过10%。其中,国瑞置业于今年2月发行一笔3.35亿美元的两年期票据,票面利率探高到14.25%。
上市房企一年内到期的存量债券总额达2377亿元。其中,临期债券规模居于前五的分别为金地集团、招商蛇口、保利发展、富力地产、华夏幸福,一年内存量债券余额分别135.54亿元、130.5亿元、104.8亿元、103.2亿元、102.87亿元。不过,在这5家公司中,金地集团、招商蛇口、保利发展3家国央企债券融资通道畅通,尚有现金流补充,而富力地产及华夏幸福却“缺席”今年前5月境内信用债及海外债发行市场。
合肥城建以9.01元/股的配套发行价格向中意资产、中金公司等16家机构投资者配套发行1.11亿股,发行价较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11.51元/股的均价折价80%,投资者认购股票的锁定期为6个月。截至2021年2月28日限售期结束,其股价为8.01元/股,较增发价格跌去10%。截至目前,其股价仍处于8元/股左右。这意味着合肥城建很难在当前的股价表现下进行新的定增。
今年已有南京、成都、海口、徐州、烟台、佛山等20余座城市对预售资金监管予以放松。
上述城市该轮调整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降低预售重点监管资金额度,例如漯河对4月1日后新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的项目将重点监管资金比例由40%调整为30%;二是增加或前置支取资金的节点,释放更多资金,例如绵阳增设“主体分部工程完成”资金使用节点,该节点累计可申请使用对应账户内不超过70%的建设资金额度;三是允许信用资质A级以上房企使用银行保函替代预售监管资金。例如阜阳允许开发企业使用银行保函释放相应额度监管资金,支持企业使用银行在途按揭贷款资金顶抵监管额度。
以海口为例,根据5月15日当地出台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海口将细分工程进度标准,拟对监管资金进行多节点拨付;另对企业信用评级良好的企业降低重点监管资金的比例。
《红周刊》查询海口市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今年5月,海口市共对7个项目下发销售许可证,包括龙湖·海口时代天街、金地·云海湾城市广场两家头部房企项目,备案销售面积分别为6.79万平方米、1.03万平方米。以目前海口市商品房挂牌均价1.82万元/平方米为参照,上述两大项目销售总额分别约为12.36亿元、1.87亿元。根据海口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新政,允许信用资质良好企业使用银行保函替代监管额度,上述两家房企仅单个项目或可释出资金数千万元至上亿元。
不过,当下能受益于银行保函释放相应额度监管资金的房企仅在少数。《红周刊》目前海口、烟台、宿州等9城依据企业信用评级实行”优待”,但A级以上信用等级均为执行中的重要标准。
“这可能对多数中小型房企来说作用不大。”上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向《红周刊》表示,“出于风险考虑,银行也会对开具保函的对象有资质要求,很多房企未必能开具出来,所以资金链紧张的程度依然很大。”
《红周刊》查询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公布的《2021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状况白皮书》2021年,全国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共计11.25万家,全国A级纳税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约1.87万家,占全部开发企业16.68%,这意味着多数房企或难规避商品房重要预售资金的严格监管。
余健表示,为了防范预售款被挪用,以往奉行强监管是有必要的。“有的项目刚出地面甚至刚开始动工就在搞预售。除了土地成本,这个阶段的开发成本只需要投入20%~30%,剩余大量的预售资金如果缺乏监管,激进的房企可能把钱拿去投资新的土地或挪作他用,导致项目烂尾风险。目前预售资金监管放松对房企自然是利好。但这也是在保障项目能够顺利完工前提下的适度变通,对房企流动性的影响整体幅度有限。”
面对亟待纾解的房企流动性危机,一位央企地产集团前负责人向《红周刊》表示,房企的爆雷现象与融资渠道之所以难以恢复,是囿于传统地产开发高负债、高周转、高回报的“三高”思维影响深远。“显然,目前高杠杆及高负债不可能放松,一放松又回到过去。‘高周转’则是要以质量为目标的周转,不单指房屋质量,企业质量更排在第一位,需要企业具备优秀的经营现金流,控制好负债率和偿债能力,业内比如万科、保利在这块做得很好。”据介绍,“目前行业对于‘活下去’的认知有些参差不齐,其实想要‘挣大钱’已经不易,房企需要适度缩表出清,出险房企则要走向债权重组和股权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