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要闻

实探丨京沪深端午假期消费市场:商圈人潮涌动

时间:2022-07-12 09:22

  鹏城端午节庙会围绕端午礼盒、“圳品”、特色美食、黄金珠宝、服装服饰、深圳老字号等十大品类,推出产品展示、美食品尝、新品发布、互动体验、网红带货、打卡探店等形式活动,数十家深圳老字号以及深圳新消费品牌参与其中,吃喝玩乐全覆盖。

  北京市发布进一步分区分级动态实施全市社会面防控措施,对于封控区等重点涉疫以外区域,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正常运营,餐饮经营单位开放堂食服务,各类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等场所按75%限流开放,社会活力或将更快恢复。

  北京影院开业率约为39%,贡献票房194万元,仅占全国票房的1.42%。

  财政部和税务局联合发文,明确2022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北京市发布消息称,6月6日起,全市除丰台区全域及昌平区部分区域外,餐饮经营单位开放堂食服务;快递、外卖服务人员可进入小区。多位市民向表示,堂食恢复后,工作日的午餐就不用发愁了,允许快递上楼也就不会再担心快递因放在货架而被错拿,而随着电影院、博物馆这些室内场所开放,原本熟悉的工作生活节奏又将回来了。

  上海:消费强势回补 专家建议持续激发活力

  端午小长假期间,刚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上海,线下消费强势回补。证券时报多个购物中心发现,除影院、健身房等密闭活动场所尚未营业外,其余业态几乎都已恢复营业,客流量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接受时表示,线下消费超预期恢复,这是过去两个月被压抑消费需求的释放,可以说是消费的短期回补,未来应考虑如何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持续推动消费复苏。

  6月3日上午,来到上海闵行一家购物中心时,门口已排起长队,消费者扫场所码和测体温后进入,购物中心内的顾客数量已与疫情前基本相当。

  购物中心内90%以上的商户都已开门迎客。一家化妆品会员店内,顾客三三两两地挑选着商品,较大的折扣幅度吸引着消费者将一件件化妆品放进购物篮。“被关了近3个月,缺的东西太多了,终于可以畅快地买了。”一位顾客对说。

  与其他大多数购物中心尚未开放餐饮堂吃不同,该购物中心个别餐饮店已允许店内就餐。一家火锅连锁店的工作人员告诉,目前对人数有限制,最大客流量不能超过50%,“每个区域会安排几桌。”

  6月4日下午,来到另一家购物中心时,客流量更多,且除了餐饮不能堂吃外,其余业态都已恢复营业,超市、美妆、服饰和金饰品店等应有尽有。

  6月5日上午,开市客超市各类商品前人头攒动,一些肉制品开门不久即被抢空,当天上午12点20分左右,入店人数已近7000人。

  相比购物中心和商超,街边小店更是几乎全部恢复营业。以小区附近一家早餐店为例,尽管疫情后每根油条价格由2元涨至2.5元,但每天早上依然排长队。

  尽管小长假期间的消费数据尚未公布,但劳帼龄预计,数据达到去年同期甚至超过去年同期都有可能,“这可以看作是消费需求被压抑后的释放,也即消费的短期回补。”

  建议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

  由于上海已就鼓励汽车消费推出系列措施,小长假期间,汽车销售门店发现,前来咨询购车事宜的消费者不少。

  6月3日一早,李先生即来到一家4S店咨询车辆购买事项,“车牌额度增加,且部分汽车的购置税减半,就动了买车的念头。”

  上海日前发布的《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指出要大力促进汽车消费。发现,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更受欢迎。特斯拉、蔚来和理想等多个车企的销售门店都有顾客在咨询购车事宜。在特斯拉一家销售门店,工作人员告诉,恢复营业后,前来咨询的人还可以,“新能源汽车的国家补贴、购置税减免以及上海1万元的补贴,优惠加起来也有约5万元。”

  “从上海已出台的促消费措施看,汽车消费力度是最大的,比如4万个车牌投下去,效果立竿见影。”劳帼龄向表示,“大宗消费的拉动效果是最快的,除汽车消费外,上海还应尽快制定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的补贴细则。”据悉,上海在50条中已提出实施家电以旧换新计划,对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节能产品等消费按规定予以适当补贴。

  劳帼龄表示,消费短暂回补后,如何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持续推动消费复苏,上海相关部门和商家都应多动脑筋。

  “上海往年启动的‘五五购物节’是很好的尝试,今年时间点过了,如何优化方案,将造节、促销和惠民政策三者结合起来,产生乘数效应?”劳帼龄表示,“线下商家应因势利导,用‘好产品、好服务、好体验’进一步集聚商场人气;线上商家要用平台经济的思维,进一步激发内需。”

  “消费券是多地促消费政策工具箱中的一个工具,希望上海可以推出更精细化的促消费措施。”劳帼龄认为,考虑到小微企业在疫情中“受伤”较大,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在小微企业处进行使用的纾困消费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