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获韦尔股份60亿买股 北京君正却有隐忧
韦尔股份公告,拟通过全资子公司绍兴韦豪增持汽车存储器龙头北京君正股票,增持金额不超过40亿元,增持后累计持有北京君正股份不超过5000万股,不超过其总股本的10.38%。
北京君正的股东持股情况比较分散,前三大股东屹唐盛芯、武岳峰资本、上海集岑均为投资机构,持股比例分别为12.57%、12.57%、11.18%,而其实际控制人刘强、李杰直接及间接合计持股比例为14.97%,持股比例并不高。
。
韦尔股份在本次市场低迷的背景下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它的CIS、TDDI产品都非常依赖手机市场。就拿TDDI来说,业内人士指出,年初至今,中国品牌厂商的手机出货量令人失望,拖累了手机用TDDI芯片的需求,相关TDDI芯片供应商面临降低第二季度报价的压力。
不过,韦尔股份早早意识到了消费电子“不可靠”,并在过去两年完成转型。比如其汽车CIS在欧美日韩多地区取得突破;安防CIS在欧美各大客户成为一供,几个著名欧洲品牌从三供变一供;培育新兴高速增长业务,包括MCU,射频、Mosfet、IGBT、SiC等产品线。
据其透露,公司计划在当前的40%-50%的营收占比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消费电子领域的比重。
与北京君正的合作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韦尔股份在增持公告中表示,希望通过本次交易加强与北京君正在业务方面的战略合作:一方面,公司希望与北京君正实现有效资源互补;另一方面,公司渴望与北京君正在车载电子市场深化合作,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很显然,汽车市场是韦尔股份的重要目标,而北京君正拥有的国际头部汽车供应链客户资源恰恰是韦尔股份最需要的东西。
2020年,北京君正合计斥资约72亿元收购北京矽成100%股权,借此奠定了全球汽车存储芯片领军企业的地位。
虽然车用存储器市场广阔,需求处于爆发期,但是存储器市场是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即便是细分的车规存储器领域,也有巨头把持。目前美光科技在车规存储市场是第一,市场份额接近50%,北京君正在车规存储市场排名第二。
相比本土其他厂家来说,北京君正的优势在于目前已经打入一线汽车厂商供应链,比如汽车领域的Delphi、Valeo、TRW等都是其客户。
汽车客户开发周期长、认证门槛高,对产品的品质要求高,后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抢占市场,因此韦尔股份想要扩大在汽车领域的市场份额,寻求与北京君正合作再合适不过。
君正股东纷纷股价低位减持,看好韦尔入股?
早在这次增持计划公布之前,韦尔股份就已经通过定增、集中竞价方式获得了北京君正4.96%的股权,并为此累计支付股权收购款约20.68亿,平均持股成本在86.52元/股。
“不幸”的是,即便韦尔股份多次低价增持,北京君正的股价仍一路走低,在今年5月来到70元附近,让韦尔股份陷入浮亏状态。而此时的北京君正,已经较其2021年7月的股价高点的199.97元,下跌了近60%。
2021年12月以来,资本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反映 A 股市场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的中华半导体芯片指数4个月跌幅达45%。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尤其是中国半导体产业中长期持续增长的背景下,资本市场短期大幅波动导致行业内部分优质公司在估值方面体现出较好的优势,带来较好的产业投资机会。
因此,“低位布局”或者说“抄底”,成为韦尔股份这次增持行动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那么剩下的约5.42%的股权,韦尔股份将从何处获得?
在韦尔股份增持计划公告之前,北京君正的多位大股东已相继公布减持计划,他们或许是本次韦尔股份的交易对家。
根据公告,持有北京君正12.57%股权的武岳峰资本计划在2022年2月8日至2022年8月7日期间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北京君正不超过2%股份;持有北京君正12.57%股权的屹唐盛芯计划自2022年4月29日至2022年7月28日的三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北京君正不超过1%股份;持有北京君正11.18%股权的上海集岑计划自2022年4月29日至2022年10月28日的六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北京君正不超过2%股份。
另外,实控人关联企业四海君芯计划自2022年4月29日至2022年10月28日六个月内减持所持北京君正不超过1.89%股份。
四大股东合计减持北京君正不超过6.89%的股份,一进一退之间,韦尔股份顺利“上位”。
这些股东愿意低位减持,或许也是看好韦尔股份入股北京君正后能带来的正向变化。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韦尔股份表示无意获得北京君正的控制权,但是后者分散的股权结构或给公司经营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