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被毁约的应届生:迷茫、沮丧与突围
有用户在职场社交平台爆料理想汽车由于业务调整,部分2022年毕业生将被解约。
笔试顺利通过的Kane,在4月25日再次顺利通过了一面。然而,就在他以为这个岗位只差最后“一哆嗦”时,却折在了4月28日的二面上。
Kane表示,从4月开始,跨越半年的求offer之路,让他神经紧绷且焦虑,甚至开始尝试转发锦鲤,去拿到offer的帖子下留言接offer。
直到11月,Kane通过了马蜂窝的笔试。之后,为了能够顺利拿到马蜂窝的offer,K他几乎每天都在进行面试演练,以至于顺利签约了还恍如梦中。“薪酬待遇确实不错,而且等疫情稳定了,旅游业市场恢复,前景还是很可观的。”经过一番思考后,Kane拒绝了其他公司的offer签了三方。
然而,就在Kane开始为入职恶补岗位专业知识时,却在5月中旬,接到了马蜂窝的毁约电话。
“机械地道歉后,HR说会按照合同补偿5000元,”可校招都结束了,我怎么找别的工作呢?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又怎么赔?Kane痛苦地表示,同批的应届生和实习生也有不少都被毁约。“除了接受现实,又有什么办法?”
同样在等待offer中煎熬的还有方明。秋招时,大厂遥遥无期的书面offer让方明无比焦虑。此时,转转第一个向方明抛出了橄榄枝,但给出offer的同时,也只给了她三天的时间考虑。“我当时觉得,既然自己实力有限,没法进大厂,转转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让一心期待入职的方明意想不到的是,5月份,方明发现,转转应届生群突然被解散了,随后转转开始毁约。最后方明收到了8000元的赔偿款,和写明甲乙双方同意解约的解约合同。
“可事实上,并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方明欲哭无泪,突然而来的毁约让她猝不及防。
被毁约后,高薪加入华为
被毁约后,川川短暂地陷入崩溃状态。可面对公司大多停止投递的岗位,川川心知肚明,留给她悲伤的时间不多。“我决定尽快振作起来,进入更好的公司,拿到薪酬更高的offer。”
调整心态之后,川川在去年12月初迅速投入到了搜寻补录的应届生队伍当中。一份份重新投递简历。“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刷新补招信息。”
“即使做足了心理准备,但偶尔还是忍不住想,自己会不会再也拿不到offer了。”可短暂的“丧”情绪之后,川川又继续刷新补招岗位,“只要不停下来,总会有希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两三周的疯狂投递后,川川意外地收到了滴滴、快手、京东等多个大厂的面试机会。“只要有面试,我都会去尝试。即便依旧充满未知,但心里也没那么慌了,面试多了总会拿到offer的。”更让她重拾信心的,是面试时谈到的年薪,都至少比理想汽车多10万元。
最后,川川心满意足地拿到了快手的offer。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川川拿到offer还处于兴奋期时,就有网友在脉脉平台上爆料,“快手即将裁员,其中应届生正是裁员重灾区。”川川意识到,互联网平台,或许并不是自己的理想之地。
再次投递简历,川川改变求职方向,从互联网大厂转向更为稳定的制造类企业。幸运再次降临在了她的头上,在被华为的HR主动联系之后,川川经历了极其顺利的面试,并最终拿到了华为的offer。
但在经历过被理想毁约和快手爆出裁员信息后,即使手握华为的offer,川川仍然非常忐忑,“从体检到证件审核,最后走完全部流程,我才彻底地安心下来。”
从被理想汽车毁约到高薪进入华为,川川表示,“现在反而有点想谢谢理想的‘不录之恩’。要不是他们毁约,我也不会继续奋斗,不继续奋斗,或许就不会有机会进入华为。”
这次的毁约经历,也让川川意识到,对应届生来说,在没有签订正式合同前,不要相信公司的意向书和口头承诺,尤其是在被称为“最难毕业季”的2022年,继续投递和面试才是硬道理。
最难毕业季,还好没放弃
人社部数据显示,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076万人,同比2021年增加了167万人,这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人。随后,顺势登上微博热搜。
“人多了,就卷起来了。”方晨告诉燃财经,今年春招,他发现不少大厂的岗位审核期都比较漫长,“HR说是因为面试的人太多了。”
“有次群面,一起面试的不是985、211的毕业生,就是海外知名大学归来的留学生。”方晨表示,去年被他拒绝offer的某中厂,春招时同样的岗位要求早已悄悄提高,当他再次询问HR岗位招聘情况时,发现自己竟然连招聘门槛都“够不到”。
就在应届毕业生加速内卷的同时,招聘岗位的锐减,也让大批应届毕业生陷入了“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某高校辅导员告诉燃财经,今年校招企业的岗位数量明显少于去年,这些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也有了明显变化,更倾向于相对稳定的企业。
实际上,“力求稳定”成为了2022年求职的“关键词”。智联研究院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44.4%的应届毕业生希望进入国有企业,而选择继续在国内读博的应届硕士生占比11%,增长率高达156%。
而随着北大核物理女博士、曼大海归硕士、中科院硕士考取城管岗位、协警岗位;小县城招聘70%的岗位要求为研究生等新闻的接连爆出,就业形势也似乎变得愈发严峻。
“疫情之下出国不方便,就业环境又极其激烈,这也直接导致了考研考公的内卷。”但与此同时,张莹直言,尽管这届毕业生很难,但好在足够清醒。在经历某大厂裁撤业务线后,她意识到“相较于盲目迷信大厂,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才更重要。”
转变思路之后的张莹,从之前非大厂不投,转向关注产业链上游的集合制造型企业,并最终以小幅度降薪拿到了满意的offer。
“知道我被毁三方后,学院领导和老师都在帮我联系面试机会。现在我已经拿到了两个保底offer,下周还排了四场面试。”冯现表示,“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即使拿到offer也不要拒绝面试机会,随时保持警惕才是关键。”
被毁约的方明,选择第一时间通过朋友圈让所有的朋友为她推荐工作,并在当晚11点重新修改好了简历。第二天定好闹钟,方明早早起床在各类求职投了3个小时的简历。随后,方明开始通过同学的推荐陆陆续续参加面试。
“最近看到一句话,只要一直在饭桌上,菜总会转到面前。就像找工作,一直找,合适的工作总会出现。”方明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