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要闻

中国红牛又败诉!争夺百亿商标,中泰两大富豪

时间:2022-06-10 07:52

  一份由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出具的判决书显示,其就泰国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针对广东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珠海红牛饮料销售有限公司、广州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和广东永旺天河城商业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华彬三被告立即停止生产、销售“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立即停止使用含有“红牛”字样的企业名称,同时判决华彬三被告连带赔偿原告泰国天丝经济损失2.19亿元。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针对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北京红牛饮料销售有限公司、杭州红牛饮料有限公司等,侵害天丝公司红牛注册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华彬前述三被告和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立即停止生产、销售“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并判决华彬三被告立即停止使用含有“红牛”字样的企业名称并限期变更企业名称,同时,连带赔偿原告天丝公司经济损失1亿元。

  眼下,红牛商标之争已经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时代财经,关于红牛商标案的任何判决对国内的红牛产业链体系影响巨大。他认为,即便华彬集团与泰国天丝的合资公司清算注销,但在此之前,无论是泰国天丝还是中国红牛股东,同类案件频繁起诉,对为红牛品牌做出贡献的生产商和经销商主体有失包容。

  红牛商标的最终归属权一直悬而未决,在进行诉讼战的同时,争议双方也一直在产品和渠道上明争暗斗。

  自2017年起,华彬集团开始扶持自有功能饮料品牌战马,并将各类广告投放资源逐步向战马倾斜。截至2019年,战马的年销售额为13.3亿元。不过在此后的2年,华彬集团并未公布战马的具体销售数据。

  泰国天丝则另起炉灶,在中国生产了外包装、口感与中国红牛相似的安奈吉红牛。此后,泰国天丝还与养元饮品等公司达成销售代理合作,安奈吉红牛在国内大部分市场出售。

  同时,自2021年起,泰国天丝以保护知识产权之名,将与华彬集团之间的战火引至中国红牛经销商、渠道商、供应商,发起多起同类诉讼,并通过诉前行为保全,冻结相关公司的正常经营资金。2021年5月,在泰国天丝的申请下,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就裁定北京华联超市停止销售涉案被诉红牛商品。

  华彬集团也不甘示弱,曾向山东枣庄等各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提出一项行为保全申请,枣庄法院也曾裁定暂时下架、停止销售泰国天丝的红牛产品,但随后这一裁定又被撤销。

  2021年3月底,国家知识产权局曾以国知发保函字43号文《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商标使用权存在争议是否可以中止案件查处的批复》,回复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关于销售华彬红牛是否对泰国天丝构成商标的请示中,指若商标案件当事人之间存在商标许可合同纠纷等商标使用权争议,且该案件结果可能影响商标案件定性的,则可以适用中止案件查处的规定。

  一位不愿具名的商标代理律师告诉时代财经,在各地人民法院尚未就红牛商标权属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的情况下,相关市场监管机构无权对中国红牛的产品进行下架、销毁等处理。如果法院终审判决泰国天丝胜诉,其可借此申请强制执行,包括对于产品的查封、扣押、冻结、要求赔偿等流程。“但如果标的太多,实际处理流程会相对较长。”该律师称。

  尽管中国红牛的年销额仍维持在200亿元以上,但因商标之争产生的内耗却也导致其错过了一波发展机遇。

  2021年6月,一份行业中流传出的调研纪要显示,中国红牛与泰国天丝的商标使用权之争目前尚在各级地方法院审理,中间势必还要经历上诉、驳回、再上诉等过程,预计还需要5~6年时间才可结束,在这段时间内华彬不能以任何线上线下形式做广告推广,对红牛自身的市场拓展非常不利。

  根据官方数据,从2013年开始,中国红牛的销售额超过150亿元,到了2015年,这一数据增长至230亿元。但此后的6年时间,中国红牛的销售额一直在200亿~220亿元之间徘徊。

  饮料营销专家陈玮对时代财经指出,虽然红牛安奈吉在广东等地区的招商一直在推进中,但不论是经销商的数量还是产品销售情况,都远不及中国红牛。

  红牛的现状,为其他功能饮料品牌的崛起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此前有饮料经销商告诉时代财经,一直以来,销售中国红牛的利润虽然不高,但销量一直很稳定。但如今,不少人担心红牛品牌商标的稳定性、产品被强制下架等问题,会选择低价处理手中的产品,转而代理东鹏特饮、乐虎等竞品。

  2021年,东鹏特饮母公司、由潮汕富豪林木勤家族创立的东鹏饮料登陆资本市场。2018-2021年,东鹏饮料的营收分别达到30.38亿、42.09亿、49.59亿、69.78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16亿、5.71亿、8.12亿和11.93亿元。

  根据英敏特的数据,2020年,东鹏特饮的市场份额已增至15.4%,而红牛的市场份额缩减至52.1%。

  去年7月,东鹏饮料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目前市场上多个红牛品牌的格局其实对红牛品牌是一种伤害,也同样影响着消费者和渠道商。长期以往对品牌带来损害,虽然会给其他品牌发展机会,但同时对能量饮料行业来说亦带来损害。“长期来看他的品牌力会往下走,我们在想办法往上走。”

  此外,娃哈哈的启力、达利的乐虎、中沃的体质能量等功能饮料产品也在竞逐市场。根据国金证券的数据,2020年,东鹏特饮、体质能量、乐虎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5.4%、9.2%、6%。

  其他的跨国竞争对手亦在逐渐加码中国市场。2019年12月,蓝白罐装的奥地利红牛在中国市场首次签约中国运动员、滑雪冠军谷爱凌;2021年4月,奥地利红牛找来百威中国合作,授权后者成为内地的独家代理商。

  陈玮认为,加多宝与广药集团之间的商标争夺案例给了行业很大的启示,红牛能成为中国的功能饮料巨头,依靠的是其多年来在市场品牌和渠道的积累。“功能饮料的可替代性很强,门槛其实并不高,华彬集团和泰国天丝,合则双赢,分则双输。”陈玮对时代财经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