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信托公司与房企展开新博弈
去年以来,多家信托公司深陷房产企业的流动性危机。
总的来说,与房企合作项目越多、捆绑越深度的信托公司,暴露的风险也高,亦越显脆弱。
有信托公司在入局恒大时曾向媒体表态,面对与恒大集团合作的部分项目风险,五矿信托以维护投资人利益为首要目标,寻求化解路径。经过反复论证,信托公司认为通过获得项目公司全部股权及管理权,推动项目正常化运营,是当前解决恒大项目问题的最优方案。
“这也是我所说的信托公司的无奈。”小胡告诉,之前信托公司是拿着债权被动地等房企还钱,还会有房企“摆烂”不还钱。但“债转股”模式之下,信托公司主动性更高,结果就会不一样。
不过,小胡告诉,这一模式的逐渐落地,更多也是政策吹风的结果。
去年12月,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兼并收购的金融服务,助力化解风险、促进行业出清。
这一政策的发布,给房地产行业风险化解指引了更清晰的方向。“当信托公司以股权的形式承接的项目收并购,对于房企原本承压的‘三条红线’压力有所帮助,对缓解流动性压力更为直接。”小胡补充道。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曾表示,信托“接盘”房企项目,当然是有私心的。“这些项目大多是因为资金遇到压力才出手,但项目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所以在收购之后,这些项目还是有机会被盘活的。”
最优方案下的博弈
对于房企来说可能是“断臂求生”,但对信托公司而言是各方面的能力考验。
有华东某大型信托公司长期从事地产融资的业内人士表示,变成股东入局房企项目后,信托公司能否保证前期投入的收回,也得打个问号。
对此,小胡也表示了部分认同。“对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确实存在着不小的挑战。像这种合作模式下,信托公司需要一个团队去跟踪项目,团队所需人才也需要结构化调整,这都是压力,也需要成本。”
“对于信托公司而言,风险其实并不会因为这个模式而降低,只是风险的形式和承担者发生了转变,从原来的房企信用风险侧转向了市场侧。简单地说,你所建的房子卖不出去,就是信托公司现在要承担的风险。”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1~2月房地产行业数据,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额双降,增速为2016年以来的次低,仅高于疫情刚爆发时的2020年1~2月,消费端呈现疲软态势。小胡也告诉,行业数据只是平均值,市场的风险其实就在眼前。
当然,其中肯定也会有值得投资的项目。因此,在合作上,信托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好的项目,或者能更快回款的项目。另外,每家房企的议价能力都不一样,除了利润的分配,是否保留回购权,还有更优先的利润分配权利等,都是房企和信托公司间的较大博弈点。
小胡告诉,说到底,双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肯定会有博弈,好的项目,房企的议价权可能会更大些,但也不都是一概而论的。
据梳理,恒大集团陆续与多家信托公司签署协议,都有行使回购股权的权利。
被深度捆绑的信托公司能否走出漩涡还未可知。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信托公司在风险的倒逼下,已在做内功、提升风控管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