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要闻

东风长安一汽合并最新消息

时间:2022-01-05 02:41

  一汽轿车(000800.SH)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获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东风科技(600081.SH)重大资产调整方案致使股价变动达到了中国证监会规定的“股价触发条件”,这都意味着两大整车集团第一阶段的资产优化工作已进入实质阶段。

  2月19日下午,一汽轿车发布公告称,公司2月5日提交的《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摘要(修订稿)》已获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之后公司将使用支付自有的方式完成交易。

  根据一汽轿车的公告,基于新的整合方案,一汽集团此次用一汽解放置换轿车有限(一汽轿车将拥有的除财务公司、鑫安保险之股权及部分保留资产以外的全部资产和负债)的交易已进入支付阶段。而东风科技的公告则显示资本市场对其吸收合并东风汽车零部件板块的看好和支持,而在股价调整之后,东风集团则将根据新的股价调整定向对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发行股份数量。

  在此前的解读中,两大集团的调整被视为中国汽车三大央企(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合并的开始,并认为,东风科技将变成未来三大集团的零部件板块资产,一汽轿车则将成为未来三大集团的商用车板块资产,而长安汽车则是要成为三大集团的轿车板块资产。

  在经历了30年的“外部输入式”发展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开始迈入“输出式”发展的布局期。在这关键时期,强强联合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可选项;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三大央企除合资公司不同,其他业务板块高度重合,合并重组也不能增强三大集团自主产品的竞争力,也不能真正增强其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中国走出去,对外输出的一定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品牌和汽车产品,以及中国在未来车联网、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的解决方案。因此企业必须在这个阶段实现资产优化,锤炼出未来可对外输出的品牌和产品,以及保证成功的核心竞争力。

  与吉利、长城等年轻的、民营车企不同,中国汽车产业的主体还是拥有者众多历史资产的国有企业。这些历史资产有一些非常优质,有一些则很是鸡肋,甚至还有一些已变成公司的负资产,当然这些负资产中也包括一些未来可期但尚处在投资布局期资产。

  因此,《出行财经》认为,优化资产,找到核心竞争力,形成一个个竞争优势明显的汽车集团公司,既是中国汽车产业大调整的首要工作,也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另一个选项。

  正如一汽集团在2019年优化的另外一个资产——一汽富维(600742.SH),通过股权转让的形式,一汽集团放弃了一汽富维大股东的权利,并一举将吉利省国资委推到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位置上。

  而除了一汽富维、一汽轿车和一汽股份下未上市的整车资产,一汽集团还保留了另一块重要资产——启明信息(002232.SZ),而它的产品和产品方向正是合乎当下智能网联的发展趋势,我们甚至能从其身上探讨一汽自主产品未来的竞争力发展方向。

  按照本次吸收合并发型股份的发行价格10.41元/股计算,东风科技在资产调整前的市值为32.69亿元,调整后需要新增股份数量326615212股,这也意味着新公司的市值将增加34亿元。同样,一汽轿车的市值也将从现在的163.56亿元(按2020年2月19日收盘10.05元/股计算),调整后的公司市值将达到463.27亿元,超过重组前的2.8倍。

  此次资产重组看似是集团内部的资产从这个口袋放到了那个口袋,但事情就是在这个转移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基于未来汽车产业发展以及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实际需求,要想让其分拣出来的真正核心和优质的资产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甚至打包出售一些外界看起来还比较优质的资产),首先要做的就是为这些保存下来的资产匹配足够的资源。这就是要想马儿跑得快,就必须要让马儿吃饱吃好的道理。

  汽车工业的百年历史说明,汽车的生产与制造是一个集“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一体的产业。如今中国用了30年的时间,培育了大一批的汽车人才,并广泛覆盖了整车的设计与工程开发、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电动车的产品的规划布局、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与落地等等。因此在人才储备足够的前提下,企业只有拥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才有实力保证它设计研发人才梯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当然,上市公司除了可以直接在资本市场发行多种形式的募资之外,也可以借助从市场上的商业银行获得商业授信贷款,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类金融机构对公司进行授信时,上市公司的股价和市值规模也是一个银行研究企业授信额度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

  继续以东风科技和一汽轿车直接在市场融资的方法,研究企业该如何发动资本市场的资金力量。

  首先,在东风科技提报的这份《关于调整吸收合并发行股份的发行价格的公告》中,按照调整后的股价,向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合计发行的股份,数量为719,756,994股(具体发行数量以中国证监会核准的数量为准),这种方法也被称作是定向增发。

  同样的方法也体现在证监会已经审核通过的“一汽轿车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中。因为置出的轿车有限的交易作价只有50.88亿元,而置入的一汽解放的交易作价却是达到了270.09亿元。

  因此上市公司需要向一汽股份支付219.21亿元的标的交易差额。其中支付20亿元,其他则使用股份支付对价。具体操作是:一汽轿车向不超过10名投资者以非公开发行股份及可转换的方式募集配套资金,募集配套资金规模不超过350,000.00万元。

  此外,一汽轿车在公告中还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根据发展战略及实际需求、结合资本市场动态形势,适时启动符合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资本运作及资金募集工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汽、东风、长安三大汽车央企的合作再进一步,三方将合资成立共享出行公司。

  近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000625,长安汽车)正式签署移动出行意向协议书,确定整合三方优势资源,合资组建T3出行服务公司,共同打造出行服务品牌。

  合资组建的T3出行服务公司,将利用三方在车辆资源以及渠道资源等方面的产业链核心优势,并引入跨业界合作伙伴,在人才、技术、组织、资金、市场等各方面进行完全市场化运营,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向行业开放合作。

  目前,T3出行服务公司应该尚未真正注册成立,三方的持股比例也尚不清晰。

  东风汽车官方微信公众号评价称,三大车企联手进入共享出行领域,对传统车企来说是一次转型发展的机遇,有助于共同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将加强三家车企在新兴的移动出行市场中的地位。三方成立的出行企业,能保障城市交通数据安全性,支撑国家城市交通数据中心建设,成为规范化出行方式的骨干力量,提升城市交通组织效率。三方可依托车辆产品的深度定制,以及数据信息的充分应用,能够充分保障用户的服务体验和出行安全。

  此外,三方还将自动驾驶领域的相关技术优势,融合到出行服务当中。

  这也是去年12月三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又一重大落地项目。

  去年12月1日,长安汽车、中国一汽与东风汽车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在前瞻共性技术、汽车全价值链运营、拓展海外市场以及探索新商业模式四个领域展开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央企之间关系紧密。一汽集团和东风汽车之间,此前已出现过多个高管换防的案例。而现任中国一汽集团的徐留平,在2017年履新一汽前,则任职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总经理兼长安汽车。

  近期,三方合作的落地速度持续加快。

  7月6日,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在湖北武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方位深化合作,为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提供物流保障。互相开放现有物流资源,推进联合采购等方式,共同研发行业核心关键技术,实现资源共用。共建上,各方将提高重载率,合力打造全国性的物流服务网络和国际物流服务网络。

  现在面临汽车市场淡季,现在已经好很多了,官降之后销量突飞猛进,长安汽车质量还是很不错的,望采纳!!谢谢!!

  ?北京时间1月17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一汽、东风、长安、兵装集团等公司,以及南京江宁经开区签订协议,共同发起设立T3科技公司,注册资金高达160亿元。

  根据规划,T3 科技公司将通过自主研发与投资并购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电动及先进底盘控制、氢燃料动力、智能驾驶及中央计算三大领域技术,并且优先保证为 T3 股东提供核心技术、及系统解决方案。

  可以认为,这是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国资委旗下车企,下一代智能新能源整车开发的一个共同的研究中心,从而达到分摊成本、提高效益的作用。按照国际车企合并的经验,这是最重要的目的——共同研发、共享供应链、从而降低成本。

  这是否可以解读为,这是一汽、东风和长安,这就是在行合并之实,但没有合并之名。毕竟合并的阻力,实在是太大了。这点也体现在T3科技公司的股权上,非常平均的股比。

  可以说,T3科技公司的股比非常的平均,三大国资委下属的车企或其一致行动人,分别持股25%,而南京江宁经开区作为地方支持该公司,同样出资40亿,四方共同成立这一科技公司。

  为了支持这一公司对技术人才的需求,T3科技公司将会招聘首席科学家,并且与T3股东自身的技术专家和首席技术官(CTO)组成多元化的专家委员会,为公司的技术方向、方案选择提供专业意见。

  根据T3科技公司的定位,是要肩负重任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面临着极度复杂的关系,如果满足三大股东、不同车型的需求,这是很考验该公司的管理层。值得关注的是,T3科技公司,将会采用自主研发与投资并购的方式,来获得电动及先进底盘控制、氢燃料动力、智能驾驶及中央计算三大领域技术。可以预期的是,买买买可能会成为了该公司的一个选择。

  自2017年12月1日,一汽、东风和长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起,T3科技公司筹备组就在同年的12月17日成立,在2018年12月21日,兵装集团、一汽、东风、长安在北京签署《T3科技公司合资合作意向协议》,2020年的今天,T3科技公司正式宣布成立。

  这意味着,一汽、东风和长安的战略合作,进入了深水阶段,三方将会共同研发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的基础技术,这样有利于降低三方的研发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一直传闻的三大国资委下属车企合并的消息,随着T3科技公司的正式成立,可以说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T3,已经成为了一汽、东风、长安合作的代名词。在2019年3月22日,由一汽、东风、长安与腾讯、阿里、苏宁等多方共同成立了T3出行,致力于发展共享出行业务,值得一提的是,T3出行,也与南京江宁经开区签订投资协议,并且将公司落户在南京江宁。

  在2019年12月23日,作为地方国资委旗下车企的代表,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宣布签署为期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上汽和广汽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下面四个方面进行合作:1、联合开发核心技术;2、共享产业链资源;3、聚焦新商业模式;4、合力拓展海外市场。

  可以期待一下,上汽和广汽的战略合作,将会有着什么样的实际性的动作出现呢上汽和广汽正式战略合作,中国车企真剩四大集团

  此前,业内有一种传闻,中国将会剩下四大汽车品牌,一个属于国资委,一个属于地方国资,一个是自主品牌,一个是造车新。这种可能性有多大呢随着上汽和广汽战略合作的达成,T3科技公司的正式成立,这种可能性在增加。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吉利、长城和比亚迪战略合作的新闻。

  随着2018、2019连续两年的销量下滑,10万以下的车型销量下滑最多,中国销量前十的汽车集团,已经占据了市场份额的90%,中国汽车市场必然进入了大整合的时代!谁将留下,谁将离开,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6个日夜,“制造之城”武汉终于全面按下重启键。在逐渐苏醒的关键时期,高层人事变动能否助东风有限夺回疫情造成的损失,实现“战疫”后良好开局结果令人期待。

  4月7日,作为东风集团最大的合资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有限”)宣布对公司管理层进行调整。经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荐:市川敦和陈昊担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而丁绍斌因其他工作安排,不再担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职务,此前消息显示,丁绍斌将出任东风乘用车公司总经理一职。

  此次调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的陈昊,是汽车营销领域一位不折不扣的“悍将”。

  资料显示,陈昊199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铸造专业,毕业后加入东风汽车铸造一厂,现已在东风汽车有28年工作经验,担任过东风南方总经理、东风日产市场销售总部副总部长等职务,2018年1月起正式担任东风日产副总经理,重点操盘东风日产营销等事项。

  在他和团队的带领下,东风日产在大盘连续下滑的2019年里,取得1170278辆的佳绩,呈现逐年增长的强劲态势。东风有限执行副总裁周先鹏也表示:“在陈昊和东风日产两任总经理的领导下,东风日产起到了东风有限中流砥柱的作用。”

  另据了解,陈昊还同时兼管东风启辰的工作。对此,陈昊表示,今后将全力确保东风日产经营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并支持东风有限各事业部之间的协同发展。从陈昊身兼两职也不难看出,东风集团希望陈昊把东风日产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东风启辰,不仅打造一个同样强大的东风启辰,也能够进一步整合并增强东风有限的营销业务。

  相比而言,市川敦则是一位具有全球视野的管理者。他1992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商学部,2003年正式加入日产汽车。2008年被任命为日产项目管理办公室科长,2011年出任日产俄罗斯海外项目经理,2014年升任为雷诺三星全球业务发展总部长,2016年被任命为日产汽车株式会社项目经理。

  从以上履历可知,市川敦具有多年的产品规划和项目管理经历,海外履历丰富,同时对中国具有深厚的感情,未来将主要分管新项目、新事业、新业务等领域。

  一位是“武艺高强”的实战派将领,一位是“功力深厚”的全球视野高管,如此“文韬武略”的组合,想必会令业界对东风有限接下来的市场表现增添更多的期待。

  事实上,自从东风汽车有限在去年召开总部机关改革动员大会之后,一轮新的人事改革大幕已在东风有限内部缓缓拉开。此次高层人事调动将进一步增强东风有限活力,使之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作为东风公司旗下较大的一个业务板块,东风有限旗下包括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东风启辰汽车公司、东风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七大事业部,整体年销量规模在150万辆以上。时间回到2年前,东风有限发布了“TRIPLE ONE”新五年计划,提出“2022年实现260万辆年销量,3000亿年营业收入,跻身汽车厂商前三名,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领先品牌”的战略目标。

  据相关数据可知,东风有限2019年销售汽车153.96万辆,虽然这样的成绩表现好于整体车市,但与其制定的目标仍还有不小差距。如果按去年销量成绩计算,要实现2022年260万辆年销量目标,意味着接下来东风有限要保持高增长的发展速度,挑战压力可想而知。

  此次人事调整,就是为更好完成中期事业计划目标。接下来,如何有效协调各合作方的资源,让各板块取得快速发展,将是两位新帅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受国内汽车市场不断下行的环境叠加疫情影响,各大车企持续承压。而按下暂停键两个月的东风有限,也在武汉全面解封之际,来一次调兵遣将。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相信深思熟虑后的人事调动能使东风有限在延续此前良好的发展势头基础上,以更快的速度实现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