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李想的忠告
大部分事故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司机的操作不当。
例如对于8月8号的事故,理想官方就表示:“用户是开启了NOA功能,但用户一直处于脱手情况也就是没有握方向盘。此外这个事故时超出了2021款理想ONE的ADAS的工作范围。目前事故已经处理完成,用户认可发生事故的原因。”
而闹得更沸沸扬扬的小鹏P7车主,也承认自己“又刚好分神”;零跑车主则称“正巧当时自己喝了口水”。
可以看出,除了智能驾驶目前存在局限性之外,驾驶员没有全神贯注,对于智能驾驶系统太过信任和依赖才是关键。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林志颖事故的影响,李想在前不久在微博上发表了自己对于近日这一系列事故的感慨:“纯规则=软件1.0;规则+学习=软件2.0;纯学习=软件3.0。而自动驾驶是软件2.0,因为首要任务是安全,最好的赛车手都会频繁出事故,守规则才是降低事故率的根本。”
同时,李想也猜测了林志颖发生车祸的经过,当然,李想也强调是自己无责任胡乱猜测当时的场景:“林志颖开车90度掉头,不小心手机掉了,然后解开安全带,低头捡手机。他买的新Model X的那种方向盘,捡手机的时候发现跑偏了,然后去拉方向盘下沿,居然没有拉到……以上纯属猜测,没有任何事实。”
作为辅助驾驶功能的底裤,AEB生效的条件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但凡有追尾风险,就能立马发挥效用。
AEB一般会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车辆碰撞迫近制动系统,另一个是动态制动支持系统。
前者是在驾驶员未采用任何行动的情况下,紧急刹停;后者则是在驾驶员有行动,但不多的情况下帮驾驶员一把。
而这一功能实现的原理讲起来非常简单,就是通过雷达、摄像头和图像识别技术让车辆能算出跟周围物体的距离,如果超过系统的预设距离,那就先警告后启用AEB。
首先是雷达,毫米波雷达即便再智能,对于物体边缘形状的描绘也始终有它的上限,而激光雷达虽然精准,但距离伸不到那么远,侦测距离和精度都很难达到让驾驶员放手的地步。
这就导致如果在高速行驶中,突然前方出现一个静止物体,系统如果不能在极快的时间内反应过来,激活AEB,撞车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毕竟机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模拟人类的视觉和反应,如果人在高速突然碰到静止物体都很难反应,就更难要求机器去完成这样的高难度操作了。
所以,AEB是堤防事故发生,在危险降临前你能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但绝不是能让你放开方向盘,起死回生的救命仙丹。
林志颖曾经在综艺《开讲了》里谈到,有了小孩之后,他在赛车时也会更加注意安全。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故,一方面是因为他在驾驶时可能有疏忽大意的地方,另一方面,盲目相信辅助驾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由于新势力品牌前两年的激进宣传,再加上线下的销售其实对于辅助驾驶系统的理解并不深刻,在引导顾客试驾时,也会刻意展现智能驾驶的自动化,而缺少对于“辅助”的警示。
比如陈女士表示:“买车时销售顾问对我说ACC自适应巡航在时速50公里/小时以上启动后,可以大胆使用。”
销售的业绩也跟售卖的车型相关,由于携带辅助驾驶包的车型大多是高配,所以销售在推销时也会刻意根据消费者推荐一些跟他们生活场景相关的辅助驾驶功能。
而车主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也会有警惕到习惯到信任到放松的过程。许多消费者也因此容易忽略了“辅助驾驶”的前缀,而盲从“自动驾驶”背后的科技便利。
8月1日,中国首部与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相关的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落地了,法规明确了智能联网车辆事故责任的划分,尽管其适用的主体仍是测试车辆,而非乘用车、私家车。
最后,无论是开得什么类型的车,无论是否启用辅助驾驶,希望李想的规劝能刻在每一个驾驶员的心中:守规则才是降低事故率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