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炒股这项工作距离财富很近又很远
各位是否发现,这些答案都来自当时的盘面感观?换句话说,都是被盘面波动影响而被动做出的策略抉择。——对于多数人而言,股票始终是外在的信息载体,而并非自己内心的终极需求。大家想要的只是“通过股票波动赚钱”。对不对?这就是我发现的多数投资者的第一个问题——天然的思想被动,缺乏定力。
我曾经在深圳工作时,有个伙伴问过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每次卖出之后就会涨?我反问他,你当时在担忧什么?他说,怕继续下跌。我笑着说,你不是怕下跌,是怕涨不起来。他很疑惑,这两种表达方式不是一个意思吗?——我耐心的给他做了一个解释。第一,他其实怕的是亏钱。没有信心的。第二,怕涨不起来,是认知不够而并非怕亏钱。或许有很多朋友也是经常分析股票但是没有操作,涨不涨的本心来说是没有任何所谓的。倒是涨起来了会有些后悔错失良机。对不对?
交易工作其实是一项反人性的工作。你怕什么就买什么,反而会正确。但是多说人还是尚未明白自己究竟怕的是何物?看到好股票没有去操作,怕的是不涨,这是认知系统问题。操作了,没有抓住,放弃了。这是自身的情绪被价格波动“篡改”了。终究是因为怕亏钱,本质上确是因为怀疑心太重。对不对?这就是我发现的多数投资者的第二个问题——心理状态始终是怀疑心占据上风,所以很难不焦虑,很难有耐心。一些成功投资者总是不断证明,所谓“心态第一,技术第二”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们在选择“怀疑和相信”之间,总是能站在相信一边。他们相信明天会更好。而多数人最多只能喊一下口号。
炒股到底要相信什么才会真正的坚定不移的投资?比如,有长线投资者相信市值管理的逻辑。比如一只股票的财务净资产是8元,但是股价总是不到5块。则认为该股票具备长线投资价值。其理论依据正是经济学经典——供求规律决定了市场价格波动,一定会从非理性回归理性。问题又来临,请问,供求规律是百试百灵的理论吗?企业经营难道不会出现困难,业绩滑坡,导致资产快速跌破净资产吗?——这就是一个讨论企业所处行业的周期规律的话题。传统周期性行业确实具有这种探讨价值,但是你看最近几年,芯片半导体这类的企业大火,是因为中美竞争关系,导致“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化解“卡脖子”危机,这种周期是具备突发性的,没有宏观视野是很难敏感发现这种历史性的大机遇,或者发现了,还要在各个子行业力选择资金追捧的股票,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也是很有难度的。所以,多数投资者更愿意立足“参与者”角度去发掘投资机会。即跟踪大机构建仓。这种虎口拔牙,劫富济贫的思维方式本身且不说是否先进,但站在投资者角度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情绪化为特征的投资方式。各位可以理解我这个思路吗?——接受这种身份认知,就是我们确定自己的每一次交易,到底是在相信谁?机构,朋友,军师,教练,还是自己的经验,或者自己构建的交易体系?
相信一件事情是很不容易的,最不易的地方在于这种信心会被市场“反复篡改,锤炼,颠覆”。即接受市场考验。关键是“相信”是认知能力。这和我们生活不太一样。
生活里,我们可以很容易相信身边好人比坏人多,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己能生活在一个“祥和”的环境里。这是一种本能的“需求”。
人到股市就变形。因为我们来这里不是希望“祥和”,而是赚钱,越多越好那种。就好像登上了拳击台。能说有多残酷都可以形容出来。我这里就不一一举证了。用佛家的话语来讲就叫“业力环境”“修罗战场”。在这里,我们可以相信谁?比如你相信的一个大神,第二天就被抓去坐牢了,你的内心是否崩塌?又或者你听朋友劝说开户进来炒股,一进来就遇见股灾,你说你该不该怨恨你的朋友?
我一直都在想一个可能性——大多数人都误解了股市,认为它就是一个博弈市场,玩的是零和游戏。这样去想,真的很难看到希望。一般人投资者是很难战胜那些实力雄厚的,信息通天的资本。——所以你到股市里来的“需求”要想实现,几乎是一种“奢望”。除非你也掌控了某种资本。比如知识。人脉。平台。这样也能开挂。多数投资者往往选择第一类,看是最符合现实需求,廉价而高效的手段。事实上,干个几年下来,聪明点的就会走向第二类,第三类。俗称“借脑投资”。但在我看来,还是被动层面居多,一样也有很多出问题的。好多人事变动就是从相信开始逐渐变成不相信,最后直接否定的也有的。
当有一天,你发现股市并非仅仅只是“零和游戏”,彼此的关系也不仅仅是“博弈关系”时,你的内心会发生深层次的变异。作为一名“市场参与者”,你可以成为一个“共识者”,即和聪明资金一起工作。也可以成为一个“颠覆者”,即“反趋投资”。在其中寻找到快乐,自我的价值。——这种认知能力才算入门。这就是“面上的功夫”。还有一个反复的漫长过程,你开始慢慢发现一些独特的线索,巧妙的逻辑,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形成“按图索骥”一般的线条性思维模式。最终自然会走到那个能令你拿到“奖励”的位置。
我想强调的是,“奖杯”之前的障碍将如何迈过?——对抗性的思维误区如何迈过?如何面对对抗性环境,能够不在意,顺势而为,该作业作业,该休息休息?即我们在股市里说到底应该相信什么?
事实上,我们前文讲过,多数人习惯性的担忧波动。本质上是驾驭不了投资。等于是借钱他人,又害怕人家没能力相还。
也有人说,钱一进去就由不得自己。我听来心里是不舒服的。看起来洒脱的一句话,实际上表达的是赌徒的习性。由不得自己的事情你也要做,那就叫没有底线。有做强盗的勇气,缺乏通透的觉悟。只能说这种人也是性情中人,脱离不了被情绪束缚的命运。擅长做“对抗易”,简单说这种交易方式就叫“仗势欺人”。这就是最近市场上流行的那句“挣认知以内的钱”背后的认知逻辑。事实是,多数人都会挣认知以内的钱。这是一个“红海场景”。我觉得是一句“伪装精美的洗脑神句”。只会令穷者更穷,富者更富。不去探索认知以外的财富,知识,所有人的财富都是动物世界里的血食。有意思吗?
任何人,不能超越自己内心的各种负面情绪,所得到的必然都是负面的果实。表面上看得到的是财富,得到者才知道“如患大病”。——没有正面积极心态的人必然是不会有驾驭财富的能力的。炒股这项工作距离财富很近又很远。当你确知自己担忧的不是“股价还会下跌”而是“担忧股价不会上涨”财富就离你很近了。这时候,你冷静下来回想下你当初给出判断股价会上涨的理由,依然相信它,然后闭上眼睛,或者关掉软件。或许下一分钟就好了起来的。这既是“怕什么买什么”的逻辑。
- 上一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日益严重
- 下一篇:经济常识:思科公司市值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