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快讯

秋乐种业北交所IPO获受理,存在产品质量控制风

时间:2022-08-14 08:00

  公司本次每股发行价格不低于7.9元/股,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3,304万股。

  发行人及主承销商将根据具体发行情况择机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票数量不超过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15%,即不超过495.60万股,包含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票数量在内,公司本次拟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3,799.60万股。

  公司招股书显示,公司是一家集玉米种子、小麦种子、花生种子等农作物种子的育种、扩繁、加工、推广、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生物育种创新企业。

  公司拥有完备的“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是农业部首批32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之一,是高新技术企业。

  2013年,“秋乐QIULE”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的农作物种子主要包括玉米种、小麦种及花生种等。玉米种主要包括秋乐368玉米种、秋乐618玉米种、豫研1501玉米种、郑单958玉米种等;小麦种主要包括百农307小麦种、秋乐168小麦种等;花生种主要包括远杂9102花生种、豫花系列花生种等。

  2021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24.60%,净利润4007.40万元,同比增长94.11%,基本每股收益为0.31元。

  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2022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本次公开发行不超过3,304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全部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进度利用自有资金进行先期投入,募集资金到位后,再用于置换先期投入资金。

  若本次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不能满足以上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则不足部分由公司通过银行贷款或自有资金等方式解决。

  本次公司北交所IPO,如下重大风险值得注意。

  自然灾害及病虫害风险

  农作物种子的育种、制种受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例如2021年甘肃高温热害、河南水灾等自然灾害对我国种子的生产造成了较大不利影响。

  公司种子的育种、制种活动主要分布在海南省、甘肃省和河南省等区域,若公司在种子育种、制种过程中遭遇较为严重的雹灾、涝灾、干旱、高温热害等自然灾害或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红蜘蛛等病虫害,将会导致公司种子产量或质量下降、研发成果失败等情形,进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产业政策变动风险

  种子是农业之母,是农业科技的芯片,是粮食生产的源头。种子行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乎我国粮食安全的命脉。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一直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但是,根据各类农作物品种的供求变化和生产情况,国家会出台农作物良种补贴、粮食收储等政策,引导种植农户调整种植结构,进而影响各类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各类农作物种子的需求。

  因此,国家产业政策变动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影响。以农作物玉米为例,2015年9月起,国家首次下调玉米的临储收购价,释放玉米收储改革信号。

  2016年起农业部以玉米为重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面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相结合的新机制。

  上述产业政策调整导致2015年至2020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下降,玉米价格大幅下降并长期低位徘徊,玉米种子总体需求量减少,从而对玉米种子企业的经营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目前,我国种业企业数量较多,市场集中度较低,且以中小企业为主,根据《2021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国纳入农作物种业统计的持有效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数量就达7,372家,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种业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于品种与技术的创新以及规模效应,如果公司未来不能持续提高自主研发水平,不能持续培育出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且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植物新品种,不能占有或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将面临因市场竞争加剧出现市场份额及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

  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为玉米种子、小麦种子、花生种子等。一方面,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控、行业周期性变动、农作物价格波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种子销售价格会有所波动;另一方面,每个农作物种子品种都具有生命周期,随着老品种进入衰退期及新品种的推出,老品种的销售价格会有所下降。

  若未来国家产业政策发生重大调整、种子对应的农作物粮食价格大幅下跌等,亦或是公司植物新品种的研发、推广、销售不及预期,将导致公司利润水平下滑甚至对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新品种研发与推广的风险

  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且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植物新品种是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由于每个农作物种子品种都具有生命周期,随着老品种进入衰退期及新品种的推出,老品种的销量和利润率会下降。因此,种子企业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大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

  但是,植物新品种的研发具有投入成本大、周期长的特点,且研发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以公司自主研发一个植物新品种为例,从育种目标的确定、育种材料的征集、组配杂交组合、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审定到商业化推广,往往需8年—10年的时间,且在植物新品种研发过程中会受到种质资源、育种技术、外部种植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研发失败的可能性。

  即使植物新品种已研发成功,其是否具有较高的商业推广价值、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否能够通过审定等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如果未来公司未能持续研发出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的植物新品种或研发出的植物新品种商业推广价值较低或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不但植物新品种的研发成本难以收回,而且会削弱公司市场竞争力,进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植物新品种的研发是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机密。而公司的研发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核心育种专家的专业水平及科研能力。

  若未来公司不够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不能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和技术储备,或核心技术人员出现流失,将会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下滑,并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国家对种子的质量安全高度重视,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报告期内,公司质量控制措施有效,未发生过产品质量纠纷、未因产品质量问题受到行政处罚。

  但是,种子制种过程中的自然气候变化、种植技术的使用、种植管理的水平等都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种子的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温湿度变化也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若未来因公司质量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并引发种子质量问题,将对公司品牌声誉及产品销售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