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腾讯为什么入股新希望,腾讯收购快手多少股份
1:腾讯成为京东最大的股东,刘强东耗尽一生为什么却成为马化腾的员工
自收2014年收购京东15%股份以来,腾讯就成为了京东的大股东。也正是因为腾讯的资金入驻,一直以来才给了财报方面持续亏损的京东商城注入了一股强心剂。这对于腾讯的入股,或许对于京东来说,这是最好的翻身机会。因为在2013年中国B2C市场中,天猫占了51%,京东只占了20%,两者的差距可以说是相当大的。仅拥有的1.6亿用户并不能给京东足够的底气和阿里巴巴相抗衡。
而在腾讯的资本进入京东以后,这种情况才得到了一些缓解。再加上腾讯拥有巨大的流量,这都给京东的发展给予了巨大支持。而且对于腾讯而言也是好处巨大,对于腾讯而言光有巨大的社交流量是不够的,如何让这些流量变现是腾讯一直在思考着的问题。
电商是腾讯思考的一个方向。在腾讯和京东合作之前,腾讯也尝试过电商,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而这些年发簪十分快速,又急需资金支持的京东无疑成为了最好的选择!腾讯入股京东,这两个巨头强强联合,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可以改变市场的实力!
而今京东的发展也越来越大,在16年8月12日,腾讯再次增持了对京东的持有股份,由2014年5月的17.6%升至21.25%,这样腾讯就一跃超过刘强东,成为了京东第一大股东!对此许多网友议论纷纷,腾讯成为京东最大股东, 那是不是代表着刘强东耗尽一生却成为马化腾的员工?
2:腾讯为什么要入股京东有什么目的
嘿嘿,商业机密,慢慢就悟出来了
3:谁投资了腾讯 哪家公司投资了腾讯
马化腾
4:马化腾为什么会投资京东
大家都知道,腾讯的马化腾一直想做电商,而且腾讯也是为此付出了多年的努力。比如早前腾讯就做过拍拍与易迅网。可事实上,并不是想腾讯那边想的那么简单。是个人都能搬动京东要知道刘强东的京东当年也是一路和亚马逊、卓越、当当网竞争,成长为仅次与淘宝的电商。
最近刘强东在接受吴晓波采访时,首次谈及了腾讯与京东当年的那段风云往事。刘强东在对话吴晓波的过程中,再次谈到与腾讯的合作:“你知道为什么腾讯决定把电商交给我们吗 其实我们之前已经跟腾讯秘密谈判了两年,他们一直犹豫不决。后来我去美国待了八个月,这段时间腾讯倾尽所有的资源,使劲打价格战,拼命投物流。这几个月我不接电话,也不开早会,只是每周定时收邮件,完全放手让兄弟们跟他们对战。结果几个月之后,腾讯跟我们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更大了。所以马化腾和刘炽平说,这仗没法打了,我一回国,他们就把电商拍板给我了。”
而事实上,京东与腾讯的合作,无疑是双赢的合作。腾讯补齐了电商短板,有了在未来和阿里巴巴抗衡的资本。而刘强东则获得了腾讯强有力的流量扶持。京东与腾讯的市值,就能最好说明二者合作的成功性。
事实上,对于马化腾来说,他只是一个投资者。虽然他是京东的主要股东,但行政权掌握在刘强东手中。马化腾每年只对股票派发股息,不参与其他事务。然而,对于马化腾来说,他实际上是想做电子商务,但由于效果不理想,他开始投资电子商务。这也是他投资京东的原因之一吧。
5:腾讯谁占的股份最多
国际传媒大鳄MIH(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 腾讯最大股东原来不是马化腾,而是南非企业 南非的传媒集团Naspers全资子公司米拉德控股集团公司占腾讯50%股权 作为腾讯最主要的创办人,腾讯控股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在普通网民中的知名度却着实一般,其它11位创办人股东在媒体上的公开露面就更为鲜见。或许正是马化腾及其团队的低调,造就了腾讯对媒体的低调,也让人们忽略了这些站在“企鹅”标识背后的IT超级玩家们的创业路径。 腾讯的招股上市,使得这家诞生于1998年底、快速崛起的IT公司的资本路径第一次完整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腾讯方面出具的资料表明,腾讯控股的前身——腾讯计算机于1998年11月在深圳成立,注册资本为50万元人民币,两名出资人黄惠卿和赵永林分别持有60%和40%的股权。经过历次股权转让,腾讯控股的5位主要创办人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许晨晔和陈一丹共同全资拥有腾讯计算机至今。 1999年,由于政策的限制,外国投资企业不能在中国投资电讯增值服务,而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和盈科有意投资腾讯,腾讯5位主要创办人于当年底成立腾讯控股作为腾讯各公司的控股公司。由此引入的两笔风险投资共220万美元,IDG和盈科分别持有腾讯控股总股本的20%,马化腾及其团队持股60%。正是这220万美元的风险资金,为腾讯日后的迅速掘起奠定了基础。 2001年6月,盈科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所持腾讯控股20%的股权悉数出售给MIH 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 ,以110万美元的投资,在不到一年中即获得1000余万美元的回报已经堪称奇迹,但事实证明盈科还是低估了腾讯的成长潜力。 起源于南非的MIH绝非等闲之辈,其在纳斯达克和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同时上市,主营业务是互动电视和收费电视,年营业额约2.5亿美元,市值40多亿美元,是个实实在在的传媒巨头。其对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的关注与理解,更加彰显了来者的不凡。 MIH从盈科手中购得20%腾讯股权的同时,还从IDG手中收购了腾讯控股13%的股份。但是显然,一旦看清了腾讯的成长潜力,MIH不甘仅仅成为一个参股投资的角色。 此后的2002年6月,腾讯控股其他主要创始人又将自己持有的13.5%的股份出让给MIH,腾讯的股权结构由此变为创业者占46.3%、MIH占46.5%、IDG占7.2%。 但在持股比例和公司经营管理的界定上,MIH与腾讯创业团队显然经过一番良好的协商,在MIH短暂控股时期,腾讯控股的具体经营管理主要还是由马化腾等主要创办人负责,MIH方面派出的两名非执行董事并不负责腾讯控股的具体事务。 直到2003年8月,腾讯创业团队才将IDG所持剩余股权悉数购回,并从MIH手中回购少量股权,经过股权结构的重新调整,最终完成了上市前MIH与创业团队分别持股50%的股权结构。 风险资金和技术支持的作用 实际上,腾讯控股上述历次股权的变动与风险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同步进行,事实表明,腾讯今天的成长除了公司不断将保留盈利转为追加投资之外,风险资金的追加孵化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腾讯控股正式招股之前,此前媒体的报道中曾经存在偏差,一度认为MIH自进入之初所持腾讯控股的股权即与腾讯创业团队相当,从而忽略了MIH一度占据股权优势的一面。在事实经由腾讯控股的招股章程披露之后,就会引出一个疑问:在曾经占据股权优势的背景之下,MIH为何放弃绝对控股而接受与腾讯创业团队各占50%的股权安排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尽管MIH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但对于腾讯控股而言,一旦没有马化腾及其他主要创办人的进一步努力,公司的运营和进一步发展就会失去方向,“甚至对公司的运营和财务状况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而引起记者注意的是,在目前腾讯控股的公司架构中,与腾讯控股尚无直接股权牵连的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及深圳市世纪凯旋科技有限公司的运作将对腾讯控股的业务运营产生极为关键的技术支持和沟通桥梁作用。 前述已经提及,腾讯计算机乃为腾讯控股的最早雏形,目前的股权结构为5位腾讯主要创办人全资拥有,而腾讯借以发家的即时通讯软件即为该公司开发。世纪凯旋科技于今年初成立,其股东与腾讯计算机同出一辙。 在腾讯控股招股章程的“风险因素”中,几乎所有的条款均提到这两家公司在公司运营中的作用。尽管腾讯控股在招股章程中详细提到关于腾讯计算机和世纪凯旋的盈利分配方式、注册资本架构等一揽子合约。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仍然不会影响腾讯的主要创办人在腾讯控股未来走向上继续掌握主动权。
6:6月到7月新希望的股价为何飙升
原因是当时大盘属于盘整期,不是暴跌期。个股有活动的外部条件。第二,公司此前刚刚公告取消了07年度股东大会通过的融资计划。第三,公司中期业绩较好,已经有人预知,并且07年度分配方案将召开股东大会,通过不成问题。第四,公司子公司新希望投资公司投资的5.9%(按当时市值计算,111132万股65亿市值,每股净资产相当于12元。还不算其他金融资产)民生银行(当时5.85元)于6月23日全部获得流通权。所以,炒它一把又有何妨甚至,目前也是有投资价值。希望你对我的回答能够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