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再提“管好货币总闸门”
一是中美发展分野,“互抄作业”现象明显,未来十年“中国买科技、美国买基建”将是长期趋势。纵观全球局势,中美之间正在进行剧烈的结构调整。中国在2003年到2008年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当时的我国正在经历一轮“重工业化”产业升级,修路、架桥、盖房子等传统基建产业发展迅速。而与此同时,美国在过去四十年忙于战争与反恐,和中国的“埋头谋发展”形成了对比。然而这一切的旧逻辑都将在未来产生变化。而未来的十年,将会是中美交换发展战略的十年。如今的美国已经迈出了万亿基建的第一步,而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将在未来十年完成“惊险一跃”——美国大兴基建,中国发力科技,中美互抄作业将会是十年常态,在资本市场上“中国买科技、美国买基建”——科技成长必将是未来行情主线。
二是从技术路径看,我国发展锂电技术更具“弯道”优势,长期投资价值无忧。如今电动汽车在电能、节能、氢能三大技术路径中已经成为主流,长期投资价值无忧。一是从政策角度看,虽然二季度依赖氢能源汽车产业促进政策频频颁布,但结合以往政策综合来看,电力新能源产业促进力度并未减小。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并不是“弃电保氢”,而是“我全都要”;二是发展电动等新能源汽车能够摆脱能源依赖。如今中国是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每年进口的原油超过4亿吨,占中国石油总消费的近70%。而电动技术仅依赖发电,随着核电、水电等方式普及能源安全问题将得以缓和;三是中国电动车技术仍具有“弯道优势”,如今中国已经发展出相对完整且技术水平较高的新能源产业链条。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传统燃油车技术有较大差异,燃油车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变速箱、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先发优势不复存在,造车新势力、汽车新贵与传统车企回到同一起跑线,竞争激发潜能。
2、短期视角下,多重因素共振,警惕中短期新能源产业链投资两大风险
(1)美联储Taper渐近,内部宽松受限,业绩增速放缓,市场本就有调整风险
内部流动性不松——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仍将呈现“托而不举”。二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回落,虽有疫情和汛情的短期冲击,但本质还是经济复苏动能衰减,内需不足。与此同时社融远低于预期,信贷结构持续恶化,中长期贷款减少,短期票据融资增加,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加速凸显。但根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透露出的信号,下半年货币政策的总基调仍然不变,还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再提“管好货币总闸门”,这就意味着货币政策还是坚持去年以来的货币正常化,整体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最多是微调对冲,不太可能转向。在此条件下资本市场结构性机会是要赚“盈利”的钱而不是“估值”的钱。
外部流动性缩紧——美联储大概率将提前收紧购债规模。美联储货币政策取向是下半年全球金融市场最的因素,当前美国CPI和PPI双双爆表,就业数据持续改善,Taper必要性和紧迫性与日俱增。虽然八月FOMC会议美联储依旧按兵不动,但新增“讨论购买资产”的章节。会议首次明确讨论Taper,并表示已经深入讨论了Taper的时点、节奏、构成等,只是由于时机尚不成熟,还未做出缩减购债的最终决策,但已释放出Taper渐近的重磅信号,最快可能年底会有行动。随着Taper正式实施资本回流美国,中国资本市场流动性也必将缩紧。
(2)新能源产业链公司多已积累较高涨幅,估值水位较高,有杀估值风险
虽然在长期视角新能源汽车与动力锂电池赛道仍有较大市场增长空间,但中短期内行业增加值是否与估值增长相匹配仍然值得。从五年甚至十年的长期视角来看,新能源汽车与动力锂电池产业链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有三种方式:一是扩大汽车总量市场,但根据分析,短期内受经济下行压力与预防性储蓄倾向增加影响,汽车市场短期内出现逆季节性同比回暖基本无望;二是扩大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量比重,如今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是新能源汽车与动力锂电池赛道唯一增量;三是电池厂商装机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即继续加强头部厂商垄断地位,短期很难有趋势性变化。
中短期内新能源汽车与动力锂电池赛道三重因素叠加指数型增长的可能性已经被削弱,叠加流动性收缩,应警惕短期内杀估值风险。一方面汽车整体市场趋于饱和,难以唤起锂电需求的指数型增长。另一方面,锂电市场格局基本固化,各大厂商短期内难以进一步快速提升市占率。
综合来看,行业增加值是否与估值增长相匹配仍然值得讨论。中短期内科技成长型赛道,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行业与赛道,已经积累了不小的涨幅。叠加前文分析到的如今赛道已经相对拥挤,多个公司历史估值水位逼近80%甚至90%以上,一旦内部流动性不松,外部流动性收紧,很有可能出现杀估值行情,重复白马股股灾的结局,其中风险十分值得。
- 上一篇:是不是龙头?前期有没有涨停过?当个股没有达
- 下一篇:晶雪节能等也出现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