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上市公司再度现身基金投资!或需专业投顾支持
在银行信托成为上市公司闲置资金主要理财渠道后,购买公募产品的现象在上市公司身上已变得极为罕见,不过,在基金赚钱效应凸显后,上市公司参与基金投资再度现身。
身披新能源、军工两大概念的微光股份披露的年报显示,微光股份截至报告期末,共斥资1650万元持有8只公募基金产品,其中2只为新能源主题基金、1只为军工主题基金,这3只偏股型基金的初始投资成本均为50万元;余下5只基金均为债券型基金,也是微光股份在基金投资上权重最大的部分。
该基金成立于2021年10月26日,截至去年底总规模约28亿,基金经理为杨梦。
博道成长智航基金的净值依然未能抵御市场的波动,净值已跌至0.8638元附近,也意味着柯力传感的这笔投资亏损已约13.62%。
不过,上述公募基金产品在柯力传感的委托理财中占比较小,在该上市公司披露的最近十二个月内的委托理财情况,柯力传感共涉及41个理财产品的投资,其中也仅有博道成长智航基金1只产品为公募基金。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最新公募基金产品数量为9288只。可以看出基金产品数量已远超上市公司的数量,选基难度堪比选股,这也是上市公司购买公募产品尤其偏股型基金上,变得越来越罕见与克制的一大原因。
业内人士指出,在银行、信托以及私募产品成为上市公司主要理财渠道后,上市公司参与公募基金产品的投资最主要担心的是本金的安全,尤其是当市场由热转冷之际,短期出现的净值大幅波动可能对上市公司业绩构成影响。
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上市公司这一客户群体大部分为银行信托渠道所瓜分,但随着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理财收益不断下降,低波动的基金产品可能会重新引起上市公司的重视,但在基金产品数量越来越多的背景下,挑选基金产品本身也是一个技术活,可能需要投顾方面的支持。
对于中小市值公司参与基金投资的行为,市场人士认为,其初衷可能希望借助基金,获得相对于其他理财产品更高的收益,增强上市公司的业绩弹性,尽管就短期市场波动而言,一切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