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财经

焦企限产能自救成功吗,双焦后市怎么看?

时间:2022-09-11 20:06

  引发市场关注。事实上,中焦协在2021年11月中旬焦企大幅亏损时也发过类似的倡导,最终市场在上游原料煤大幅下跌、产业利润重新分配中寻找到新的平衡,并在宏观政策利好预期下开启了将近5个月的上涨行情。本轮焦企限产的原因为何,与去年相比有何异同?双焦大跌后有无可能像去年那样再次开启长期上涨行情呢?

  。焦企自发限产的主要目的是迫使上游煤矿降价,通过降低成本来减亏,即向上游煤矿要利润。

  本轮焦企限产与去年11月相比有何不同

  从限产原因来说,本轮焦企限产与去年11月是一样的。但在以下三点上存在不同。首先,时间节点不一样。本次焦企限产是在6月中下旬,接下来的7-8月份为钢材淡季,降雨、高温都将对工程施工产生影响,终端需求弱,钢厂亏损下对原料需求偏弱;而去年11月中旬虽然在采暖季,钢厂有一定限产现象,但全国大多数地区已经在11月底提前完成全年粗钢压减任务,12月钢厂是有复产预期的,尤其是南方钢厂没有采暖季、冬奥会限产要求,在原料大跌后利润改善,复产动力强,冬储需求旺盛。其次,供给端的政策要求不一样,特别是在焦炭的供给上。今年焦炭供给端没有环保限产的压力,焦炭供给弹性比较大,焦企主要根据下游需求、利润来调节生产,在没有政策性限产的情况下,焦炭供给端的约束并不强,从而对盘面的支撑也变弱。焦煤方面,目前和去年11月中旬都在实行煤炭保供稳价的政策,但去年从12月中旬开始,煤矿安全、环保生产监管加严,产地端供应有收缩;今年6月虽然是安全生产月,但在国际能源紧张、政府主导保供政策下产地煤矿供应维持正常。另外从进口蒙煤来看,随着蒙古疫情好转,目前蒙煤日通车数回升至500车以上,后期仍有增加预期;而去年11月-12月,蒙煤日通车数却是从高位回落至100车以内。即从双焦的供给端来看,今年政策性约束较弱,从而对盘面的支撑变弱。最后,煤价跌幅不在一个量级。本轮限产是从焦炭一轮提降300元/吨落地后开始扩大范围的,目前原料煤跌幅不明显,普遍在50-200元/吨之间,小于焦炭跌幅,因此焦企亏损仍在增加。而去年在中焦协呼吁焦企限产前,焦炭已经提降五轮,原料煤降价幅度在200-1000之间,而最终焦炭提降八轮,降幅1600元/吨,原料煤降价幅度在300-1700之间。因此,从原料煤的降幅来看,本轮限产要想改善焦企利润,还需要原料煤更大幅度地降价。6月30日再次有钢厂提降第二轮焦炭,预计后期煤价仍有下降空间。

  双焦大跌后,在宏观预期较好、钢焦利润修复、下游库存低位有补库需求的情况下仍有可能阶段性反弹,但像去年冬季那样开启长期上涨行情不太现实。

  焦炭方面,供给端无大扰动,主要跟随需求、焦企利润进行调节。需求端高炉减产逐步兑现,后期粗钢压减落地后,刚需将进一步受到抑制;出口方面,目前仍有一定支撑,但在国际货币宽松大背景下,海外需求有下滑趋势。成本方面,随着炼焦煤供应端增加预期,成本趋于下移。总体来看,焦炭供需偏紧逐步缓解,成本支撑转弱,盘面趋于承压,价格中枢或继续下移。

  焦煤方面,供给端产地供应在保供稳价政策下将维持高位;进口方面,蒙煤、俄煤均有增加预期。需求端,高炉减产兑现、粗钢压减政策都将对焦煤需求产生抑制。下半年焦煤供需或逐步由目前的紧平衡向宽松转变,价格重心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