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南宁排查河流岸线470多公里 排口溯源率达100%
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从源头推动污染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南宁市境内有郁江、红水河、右江等多流域岸线,面对众多排污口,如何高效推进排查工作,把好入河闸门?
8月25日,记者从南宁市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从今年5月起,南宁市启动了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入河排污口排查,目前已排查河流岸线月举行的全区水生态环境质量分析会上,南宁市作了典型经验发言。
多部门协同,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南宁市生态环境、住建、水利等多部门共同参与排查,并协调流域范围内的相关单位参与,属地责任单位和相关部门现场跟踪指导、防止错漏,累计出动排查人员100多人,涉及市政给排水、物探、环境工程、测绘类等各专业技术人员达73人。
既用高科技,又用笨功夫。在排查过程中,找清源头,明确责任主体是关键。南宁市借助科技力量,强化技查。投入水质流量监测设备、溯源调查和检测设备等各类设备20台套。针对疑似问题点位,利用管道机器人、管道潜望镜等,全线路排查问题,直至找到问题源头。同时,工作人员脚踏实地徒步排查,做到三个不放过。淹没排口不放过——对于被河水淹没或半淹没的排污口,通过在上游探查有条件的采样点位、开启检查井进行采样检测。溯源难度大的排口不放过——对于管径相对较大且存在跌水的箱涵,采取人工入箱涵的方式,确定箱涵中接入管线数量以及收水、排污、排水情况。消失排口不放过——十三五期间,南宁市通过新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等措施控源截污,大部分排口均已截流消失,在现场排查中,技术人员逐一进行现场核实,并现场印证排口截流情况及截流去向。
建立名录一口一档,分类整治一口一策。此次排查中,南宁市累计对526个有水排污口开展水质监测,结合南宁市数字地形图、地下排水管线图、三维影像图等多种数据源,建立关联分析,对287个水质超标的排污口进行分类整治,制定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并形成流域水功能区、国控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信息一本账一张图。
据了解,下一步,南宁市将在排污口查、测、溯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的要求,明确整治目标和时限,组织开展整治。同时,结合此次排查经验作法,推进建成区外重点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加快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强化流域风险管控,守好绿城南宁入河闸门,不断改善主要流域水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