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银行股或迎反弹行情
多家银行高管增持自家股票,但增持原因略有不同。
北京银行发布《关于部分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买入公司股票的公告》,表示该行13位高管人员于2022年6月15日至17日期间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该行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4.49元/股至4.58元/股。同时,这些高管人员还承诺所购买股票自买入之日起将锁定2年。
该行董事、高管赵琨通过竞价交易,增持该公司1000股,成交均价为6.05元/每股,增持金额为6050元。不过,该行的股票增持计划将于未来6个月内实行。
本季度有21家银行累计被调研157次,共有1517家机构参与调研。其中,常熟银行、宁波银行最受机构关注,二季度以来,有超过300家机构参与对常熟银行和宁波银行的调研。区域性银行尤其受到机构关注,城农商行占比居多。
事实上,从今年二季度业绩来看,区域性上市城农商行确实表现惊人,几乎垄断业绩增幅前十名,净利润同比增速不低于20%,资产质量表现良好,个别银行拨备覆盖率超500%。
整体来讲,无论是银行高管出于对自家股票未来前景的信任而进行增持,还是机构密集开展对上市银行的调研,这种“回暖”反映出当前市场对银行股估值将得到良好修复的普遍预期。
业内认为,当前银行板块的股价、估值已经处于双底部。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经济迎来复苏,银行股估值有望修复。例如,浙商证券分析师梁凤洁称,5月信贷社融多增是序幕,预计随着6-8月量质改善、供需两旺,有望实现信贷社融增量2022年以来的首次连续多增、增速首次逐月抬升。市场对宽信用持续性的预期将迎来拐点,从而催化银行股行情。
特别是今年以来,银行股普遍遭遇持续低迷的股价和市净率。招商证券在研报中指出,2010年至2022年,银行板块市净率估值已由2010年初的2.9倍降至0.58倍左右。也就是说,现在银行每1元钱的净资产,在股市上只能给出五毛八的价格,堪称“白菜价”。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即使后期银行板块得到一定的估值修复,也会有强弱分化。
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对《国际金融报》表示,疫情之下,更考验银行的资产质量水平,从近两年上市银行的业绩表现来看,头部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较强,即使面对疫情考验,不良率提升不多,坏账风险可控,银行在风控方面有着比较成熟的应对经验。
“未来国有大行可能承担适度让利实体的任务,其投资更注重持续性的股息率水平,股份行注重不良率与拨备率水平,对拨备率高于300%的银行,可能主动性更强一些,更有效应对之后的风险考验。”郭施亮认为,未来银行股可能会呈现强者恒强状态,关注银行资产质量的持续改善预期,随着疫情好转,实体经济得到提振,银行的资产质量与利润空间有望得到提升,并提升银行股的估值定价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