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国产”招牌疑似营销噱头,龙江和牛能否获准
龙江和牛向深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但至今未能拿到上市资格。
公司仅有研发人员10人,占员工总人数的1.22%,其中核心技术人员更是只有4名。
与此同时,龙江和牛拥有的种公牛数量也在明显下降。2018年末,龙江和牛拥有56头种公牛,而到了2020年末,这一数据已下降到了32头,下降幅度高达42.86%。
虽然研发投入少,倒也不妨碍龙江和牛作为养殖企业获得大量政府补助。
畜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行业。报告期内,龙江和牛获得了多个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
公开数据显示,龙江和牛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72万元、8306万元、9507万元,而同期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则分别约为2038万元、3411万元以及2382万元。
龙江和牛也在招股说明书中承认,如果公司未来不能持续获得政府补助或者获得的政府补助下降,将对公司净利润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龙江和牛虽未实现上市,但是已有投资者“用脚投票”。
在2019年,龙江和牛发生了一起股权转让,公司当时的整体估值高达16.14亿元。
到了2021年5月,也就是龙江和牛提交招股书之前不久,股东CMIA MoonstoneLimited却将公司6.4%的股权以8000万元的交易对价进行了转让,对应整体估值约为12.5亿元,远低于两年前。
就在转让过程中,龙江和牛和实控人林紫柏还与受让方签署了补充协议,对业绩承诺、回购等条款进行了约定。
此后,根据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为了配合公司申报上市,这一补充协议在签署后不久又被终止了。
就上述股权变更的前因后果,龙江和牛“国产和牛”的成色有多大,公司研发投入相对薄弱如何弥补,以及公司上市之路还要走多久等问题,《牛耳财经》联系龙江和牛寻求答案,但未获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