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经济常识:000536资金流向
股指期货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说可以。就比如咱俩,您看好后市,认为到月底至少涨到3600点,我认为不可能,最多涨到3600点。于是我们约定以3600点为基准打赌,只要高于3600点,每高一个指数点,您赢300,我输300.每低于3600点1个指数点,您输300,我赢300.
股指期货有多头就有空头。买卖双方就未来指数的可能点位下注。合约分为当月、下月、当季、下季。多空双方的交易形成当前的价格,每个指数点算做300元。成交后。每个指数点的价格变动,多空双方会产生300元的盈亏。按照股指期货的规矩,每日一算账,输家的钱在盘后便划转到赢家中。交割日算总账,当月合约以沪深300指数最后120分钟均价交割。
至于股票,你的问题是利润哪里来的,哪里去了。这样说吧,股票的利润,如果不卖出股票,就仅仅是纸面财富。这些财富并不是真是存在,只是大家看着高兴。举例而言,中国中期(000996)有约2亿股,咱俩做了一次交易,我100元卖出100股,您100元买入100股,我动用了100股的股票,您动用了1万元资金。当咱们的交易完成时,这家公司的股票就值200亿了。一切仅仅因为咱俩做了1万元的交易。然而如果中国中期的股东都想卖,那就麻烦了。他们显然拿不走200亿,因为没有那么多买盘,于是,最后,还是咱俩,以10元价格成交了一手,于是该股的总市值就成了20亿了。
并非那180亿挥发了,而是它们根本就没存在过。
跪求求高手解答,期货与期权有什么不同,请举一个简单又明了的例子,谢谢
比如说一个苹果还在树上等到卖出去。现在你是主人,你在市场上说你要卖这个苹果的所有权这就是期货。 期权就是这个苹果的所有权在购买时会出钱对吧谁也不知道这个苹果价格会上涨还是会下跌对吧那么我为了不亏钱就把这个所有权在卖一次 。简单的 期权就是期货中的期货
国内大型正规的期货公司有哪些
国内目前有149家期货公司,均可在证监会查询到备案信息,你可以去看看。
求一张近年来的纽约黄金期货走势图
这是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的走势
华映科技大股东的股票如果三次流拍怎么处置
华映科技大股东的股票如果三次流拍通过公司资产的市场价格折价处理。
二线城市是抢人才还是找“接盘侠”
人才代表着未来。去年以来,一场二线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爆发,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然而,经梳理发现,在花样繁多的各种抢人政策中,最耀眼的是“房子”这张牌。
大规模引进年轻人这一主力购房群体落户,让外界产生“曲线救国”放松房地产调控的揣测。
引才政策千千万,还是房子最耀眼
2017年底,刚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半年、在武汉基层当选调生的李婉终于在武汉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窝”:这套一居室的公寓房地处轻轨站旁,精装修,每月租金1599元。“我入住后,就装了个窗帘。”这一切让刚走出校门的李婉很满意,“武汉的人才租赁房让我在异乡找到家的感觉”。
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10月以来短短3个月,全国就有近20个城市与地区发布了人才引进新政。其中,大部分城市的新政中都有关于购房、租房的优惠措施。
• 郑州针对新引进落户、郑州户籍未迁出户口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5岁以下的硕士研究生、“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出台在郑州购买首套自住商品住宅,可免予提供社保或个税证明的政策。
• 六朝古都南京直接提出高层次人才在南京购首套房不受户籍限制。
• 长沙则将人才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凡是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人才,首套房不受户籍、社保缴存的限制。
天津、青岛、西安……各地都用不同的安居梦作为吸引人才落户的重要砝码。
广纳贤才or曲线救市
过去拼GDP、拼招商引资的二线城市,为何突然拼起了人才吸引力业内人士分析,这反映出二线城市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等方面存在诸多现实需求。
武汉市招才局相关负责人说,武汉市共有89所高校,出台一系列招才引智举措的最终目的,还是为留住大学生,留下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与希望。
与此同时,武汉市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也是迫使武汉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的重要因素。武汉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全市人口比2016年首度超过20%。
不过,这场火热的“抢人大战”背后,也有分析质疑,热衷于这波人才争夺战的二线城市恰好也是去年以来国内房地产调控的热点城市,这些人才政策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吸引人才,而是为吸引购房者,给楼市限购曲线松绑,是变相的房市调控政策。
数据显示,2017年30.1万名大学毕业生留在武汉创业就业,全年新增落户大学生14.2万人,是2016年的7倍多。而日均约390名新增大学生落户的人口流入量,也带火了武汉“楼市”。
武汉市一位房产中介从业者表示,现在留在武汉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本身就是购房刚需。尽管根据国家数据,武汉2017年11月新房价格环比10月份持平,与2016年同期相比,仅上涨0.1%,但武汉楼市依旧火爆。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教授马智利认为,当下二线城市的人才引进策略确实可能实现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能解决城市产业升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扩大购房人群,有利于补充因限购导致的市场需求急剧萎缩,避免引起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
警惕:勿伤人才心,沦为“接盘侠”
以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人才大军对今后长远发展抱有更高期望,而不仅仅满足于眼下的短期政策。
中部某省督查组在去年一次暗访中发现,一个准备来该省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反映,申请律师执业证时有关部门称需要提供居住证,而居住证办理条件必须在当地居住半年以上,刚来外地学生很难符合以上要求。
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中市场总监李国政认为,吸引大学毕业生落户,制定购房、租房等优惠居住政策只是辅助手段,也是切实解决刚毕业不久大学生收入有限、购房困难等实际困难的必要手段,但切勿因果倒置,主次混淆。
马智利也认为,要吸引人才,但更要留得住人才。
一方面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将当地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做大做强产业链,为人才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则要创造良好的教育、医疗、营商环境及城市环境、居住条件等,让人才能够在这些城市扎根。
在部分地方楼市库存上升、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明显等大背景下,不排除一些地方利用吸引大学生落户等政策,达到扩大购房群体数量、变相刺激楼市的情况,对这一现象需要予以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