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业界

目标30万亿以上!深圳“放大招”要干这件事

时间:2022-09-26 05:32

  到2025年财富管理总规模达30万亿元以上、给予不超过5000万元的一次性落户奖励、鼓励深交所积极探索上市公司股东通过家族信托持股的合理化路径……

  8月11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关于加快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的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了25条意见,旨在打造要素集聚、业态齐备、开放融合的现代化财富管理生态圈,财富管理行业规模、创新能力、开放水平、影响力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征求意见稿提出目标,到2025年,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财富管理总规模达30万亿元以上,吸引培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财富管理机构不少于100家,注册的QFLP、QDIE、WFOE PFM试点机构不少于300家。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表示,支持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等金融机构及子公司在深圳落户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支持金融机构设立子公司、专营机构或事业部提供资产管理、私人银行、家族信托、基金销售、投资顾问等专业服务。

  促进私募及风投创投机构集聚发展,支持设立市场化私募股权投资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企业风险投资基金(CVC基金)等新形态私募股权投资资金,探索推动私募投资基金份额转让市场建设。

  征求意见稿提到,对落户财富管理机构符合相关条件的,给予不超过5000万元的一次性落户奖励,以及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购房、租房等补助奖励。鼓励有条件的财富管理机构上市并利用资本市场提升资本规模和发展实力。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合伙制基金、财产信托等税制安排,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财富管理税收政策。

  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财富管理行业创新。包括鼓励财富管理机构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鼓励深交所积极探索上市公司股东通过家族信托持股的合理化路径。鼓励个人养老金金融发展,支持保险公司合规开发新型人寿保险,深化变额年金保险试点,探索适当放开保险资金投资领域。

  扩大财富管理开发的四条措施,深化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有序扩大“跨境理财通”的投资额度、产品范围,及参与试点机构的范围。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试点,扩大跨境金融资产转让试点品种和规模。

  推动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TF)、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动产投资基金(REITs)等投资产品纳入“深港通”互联互通投资标的,扩大跨境金融资产转让试点品种和规模。支持建设大湾区债券平台,推动跨境债券产品试点落地实施。推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探索深港澳保险资金跨境运用。

  支持深港两地共同开发更多以人民币计价、交易的金融产品,提高境内外主体配置人民币金融资产的便利化水平。

  支持具有长期投资意愿的香港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在深圳设立外商独资财富管理机构,或与中资机构合资设立外资控股的财富管理机构。

  探索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与香港联动开展离岸证券、离岸基金等业务创新。鼓励深圳财富管理机构在境外以新设机构、兼并收购、战略入股等方式拓展国际财富管理市场,提升规模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与居民财富保值增值意识的逐渐觉醒,财富管理业务日益成为各金融机构战略转型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财富管理已成为行业共识。

  根据《中国财富报告2022》,2021年中国居民财富总量达687万元亿人民币,2005到2021年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4.7%,充分凸显了中国的财富实力。据高盛最新的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居民的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将达到50万亿美元,2021至2025年期间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2021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从业规范财富管理》。这是首份全金融行业通用的财富管理从业标准。财富管理中心的建设亦在各城市间加速布局。

  国内各省市也非常重视抢抓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新发展机遇,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城市相继出台了支持财富管理(或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意见。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邱智平分析称,深圳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是一项系统工程,牵动整个金融生态体系重构。深圳既要强化统筹全局的顶层设计,健全财富管理生态圈和产业链,也需要利用“双区先行先试”和毗邻香港的优势,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金融科技、金融环境等财富管理中心“五大要素体系”中重点突破形成自己的特色,抢占国际财富中心的高地。

  深圳一位参与了该规划前期调研的专家表示,深圳打造国际财富管理中心优势明显,依托大湾区广阔的财富管理需求,深圳聚集的财富管理机构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对标国际一流金融中心,深圳市金融业还存在不足,包括规模实力还有差距,服务实体经济还需加强,金融改革开放步伐还要加快。

  在各大城市争夺财富管理中心之时,财富管理机构间的竞争也越趋激烈。财富管理行业受到金融科技革命的剧烈影响,同时新入场者以效率、个性化服务和低成本为优先战略,部分具有金融科技基因的财富管理机构甚至推迟盈利,以实现规模化,抢占更大客户群的目的。财富管理机构以客户为中心来构建财富管理生态圈,打造全生命周期财富管理服务,并加快数字化转型以应对市场新挑战。

  当前国内财富管理市场整体呈现出“各有所长”的格局。毕马威中国的报告预计,伴随银行理财快速增长,银行机构充分发挥渠道优势构建财富生态;券商财富管理转型持续深化,权益市场潜力大;保险机构有待挖掘养老财富管理的潜力;信托机构回归财富管理本源,家族信托成为核心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