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银行里的非保本理财,收益在4%-5%之间的风险大吗
即便有短时间的净值回撤,不用担心,一年下来基本这都能跑到预期收益,即便债券市场不景气,收益差一些也能有个2-3%。
银行之所以最终以类似刚兑的方式收场,是因为这个亏损幅度远超R3级别应该有的亏损幅度,正常的R3产品,原则上出现亏损也应该在5%以内。
相比之下,同样是4-5%,如果标有R2级别的理财产品,优先够买R2的,收益会更加稳健一些。
几乎市场上R1级的产品,最终都是收益达标的,但是收益超过4%的,已经几乎找不到了,3-3.5%居多。
这一类产品的主要投资方向依然是债券,占比超过70%,但是债券的信用等级只有A级,风险相对更大一些。
剩余部分可以投资股票、大宗商品、外汇等,但是比例不能超过30%,对应的结构性金融衍生品,一般有90%的本金保障。
R4级的银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金,通常在5.5-6%左右,但实际收益通常不在这个范围内,或高或低。
R5级别可以说是最高风险等级,在购买之前会明确告知投资者,可能会大幅度亏损本金,甚至亏光。
可以说,这个级别的理财产品,什么都能投资,而且没有比例限制,甚至可能会通过衍生品、分层等做杠杆投资。
R5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基准收益率是8%,但这个8%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实际回报完全根据实际运作结果。
流动性上的缺陷,导致银行理财更适合那些没有明确财务安排的人,做一些短期的低风险理财,并不是适合长周期的资产管理。
其实,银行理财有很大一部分并非银行一手理财,而是委托资管公司去做的,甚至是打包资产做成银行理财产品。
当然,银行级别的风控措施下,也是不会允许歪瓜裂枣的理财产品流入银行,所以总体风险还算可控。
虽说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同风险等级的银行理财产品,对应投资的标的具体是什么,但是依然无法准确的知道具体的投资去向和投资比例。
如果去翻理财产品的合同,你会发现有一条,就是银行有权提前终止理财产品,支付产品提前终止到期之前的对应收益及本金。
相对于证券基金市场的波动性,保险行业的销售误导,外部理财机构的诈骗非吸等风险,银行的安全等级明显是较高的。
尤其是对于一些未来要花的钱,比如购房款,养老金,子女教育金等,存在银行里,买一些理财产品还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 上一篇:没有工作单位怎么办理信用卡了?
- 下一篇:现金分红又除权,投资者的总资金没有增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