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平均降价48%,胰岛素集采全面落地
此次集采中选的有3家外资企业和8家国内企业。其中,外企三巨头—诺和诺德、礼来苏州和赛诺菲。国内8家药企中,甘李药业和珠海联邦制药各有6个产品,通化东宝5个产品中选,外资药企诺和诺德中选7个产品、礼来中选除甘精胰岛素外的5组品种,赛诺菲中选2个三代胰岛素品种。
其中,中选价格最低的是甘李药业生产的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笔芯为每支17.89元,降幅最高的礼来生产的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笔芯,原价每支70.37元,集采后降为18.89元,降幅达73.16%。部分中选产品例如:诺和诺德生产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价格由集采前的每支68.51元降至43.2元,降幅达37%;以临床常用的赛诺菲生产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为例,从集采前每支184.4元降至每支72元,按患者每月使用2支计算,一年可节约治疗费用2700元。
从市场结构上来说,我国胰岛素市场目前仍以进口为主。在2016年后,随着胰岛素临床试验研究的规范化推荐,才出现大批量的国产胰岛素获批上市。目前,胰岛素市场上国产占比为31%,在三代胰岛素市场中,国产占比仅为16%。
我国胰岛素市场长期由原研药厂商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国产厂家甘李药业、通化东宝、联邦制药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近年来研发规模扩大,有越来越多的药企步入胰岛素产品赛道。集采之后,可以预见的是,整个胰岛素市场面临着市场增速放缓、利润空间被压缩的困境。因为除了胰岛素以外,主要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非胰岛素类降糖药也成了糖尿病治疗的常用药物。去年以来,礼来、恒瑞医药、诺和诺德等企业陆续发布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的研发进展,使得胰岛素在糖尿病药物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集采降价后,国内药企如何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之一。针对此次集采降价后对企业的影响,通化东宝董秘苏璠在接受《国际金融报》时表示:“集采对企业短期内的业绩肯定是会有压力的,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我们在销量尤其是三代的销量上会有明显增长,市场占有率会扩大,有利于未来长远发展,也加速国产替代过程;另一方面,也迫使企业做创新转型,我们目前有业内糖尿病治疗领域最全面的管线布局,同时也拓展到痛风/高尿酸血症等其他内分泌代谢领域,而且也有多款一类创新药,其中两款创新药已经进入临床阶段。”
胰岛素产品的毛利率可能进一步被压缩。在此次竞价中,甘李药业凭借报价的绝对优势全线高顺位中标,其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降幅达63.10%。在二级市场上,甘李药业股价2022年以来跌幅超过30%,主要是股东减持较多。此外,公司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6.9亿元,同比增长25.7%,归股净利润1.13亿元,同比下滑40.4%。关于利润下滑,公司表示,主要系公司持有证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销售费用同期增加所致。
对另一大胰岛素巨头联邦制药而言,集采降价后,业绩也悬了。数据显示,2021年联邦制药公司糖尿病产品销售收入为14.34亿元,同比增长16.1%。而从营收结构看,制剂产品和原料药分别占营收的四成,胰岛素作为制剂产品的营收主力,如今降价后,利润空间肯定被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