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热点

芯片产业冰火两重天:全球缺芯,消费电子芯片

时间:2022-09-12 18:51

  粤芯半导体宣布完成新一轮45亿元融资。由广汽集团旗下广汽资本、粤财控股管理的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联合领投,其他投资方包括上汽、北汽等车企旗下产业资本,以及越秀产业基金、盈科资本、盛誉工控基金、华登国际、广发证券、科学城集团、兰璞创投等。

  汽车产业作为中国支柱产业之一,其可持续发展正受到“缺芯”,尤其是主流成熟制程类芯片供应紧张问题的严重影响。经历芯片短缺之痛,中国汽车产业加强补链并且加快在芯片领域的布局。

  不过短期内,国内汽车芯片无法真的“替代”上下游,整车厂仍然会依赖于意法、英飞凌、瑞萨等车用芯片头部企业到博世组装,从而供应给整车厂,毕竟后者技术更加成熟,行业门槛不是那么容易被“替代”掉的。

  当然,随着国产大算力车规芯片迈入量产年,国内部分车企与芯片企业的绑定程度开始加深,与国外老牌芯片厂商的角力也逐渐展开。

  “任何电子产品,手机也好,汽车也好,缺一颗芯片它都不能出货。”何晖说,

  国内半导体进入资本寒冬?

  6月25日的活动上,粤澳半导体产业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刘丹表示,全球半导体下行周期中,国内半导体行业进入资本寒冬。武岳峰资本合伙人熊泉则直言,“我同意资本寒冬的观点,很多国内芯片新创企业再找投资很困难。”

  但是,何晖并不完全同意这种说法。

  “我认为,消费类电子确实进入到一个低谷,他可能需要一些新的东西。从整体来说,包括汽车芯片、HPC芯片等领域,基本上属于从顶峰到达平台期。处于增长趋势,而非衰退和所谓的‘资本寒冬’。”何晖告诉钛媒体App。

  实际上,自2015年开始,国家积极扶持半导体产业,这个行业有点过于热了,尤其资本比较灵敏,通过“砸钱”方式起来。但核心在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储备、人才储备依然很弱,国内没有那么多资源撑起来。半导体投融资冷了,只不过是需求下来了,故事没那么容易讲而已。

  钛媒体App从企查查获得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今,中国芯片半导体赛道共发生投融资事件3971件,披露融资总金额超万亿元。其中2021年投融资事件为492起,披露融资总金额超3876亿元,远超2020年全年的1097.69亿元。而在2022年前三个月,融资事件共310件,是2021年同期的4.6倍,披露融资总金额超350亿元,同比下降约3%。

  尽管周期性衰退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应该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逾半个世纪以来,半导体一直是科技创新的核心。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近日在《财富》杂志撰稿中指出,5G、人工智能、AR/VR和智能物联网的兴起正在开启“半导体行业的黄金时代。”

  “未来数十年将是半导体产业的黄金时代。过去50年,半导体技术发展就像是在隧道里行走,”刘写道,“正接近隧道的出口,隧道之外有更多的可能性,从材料到架构的创新都会使新的路径成为可能……我们不再受隧道的限制,拥有无限的创新空间。”

  对于未来投资方向,华兴证券投资银行执行董事肖楚男曾提到,包括汽车电子、半导体制造、芯片设计工具EDA、化合物半导体等领域值得继续关注。

  “半导体领域新兴的细分产业目前处在萌芽期,还未大规模发展。”何晖对钛媒体App表示。

  何晖强调,不管是车用,还是工业芯片,国外做了很多年,替代性门槛较高。长期来看,国内半导体依然会呈现追赶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