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热点

人的本质是什么抢支付宝生意?多家银行推出“

时间:2022-03-22 06:31

  目前还处于内测阶段,公开邀请了千名消费者参与测试体验,并称首批内测用户可对相关功能提出优化建议。

  具体来看,中信银行推出的“中信碳账户”内测版为依托该行信用卡“动卡空间”APP开发构建,通过用户授权来自动采集个人用户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低碳行为数据,并根据不断迭代优化的减排因子模型,实时计算各类生活场景的碳减排量,打造出个人“绿色生活名片”。

  首批用户体验者通过登录APP便能立即在线开通个人碳账户,获取关联相关个人的碳减排量。据悉,目前内测版已经上线了生活缴费、申请电子信用卡、开通电子账单等低碳行为的碳减排量核算。公开版上线后,还将包含绿色出行、二手物品回收等更丰富的绿色低碳生活场景。

  据观察,从内测者提供的信息来看,中信银行上线的“碳账户”与支付宝“蚂蚁森林”颇为类似,均采取通过减碳行为进而积累“绿色能量”,最终通过积累的能量获取一定权益。

  “相比蚂蚁森林,中信银行的碳账户在积累能量后,不仅能够参与公益事业,也可以选择兑换专属礼品,感觉似乎更为实际及具有激励性。”某位内测用户对《国际金融报》表示。

  (受访者供图)

  探索构建“碳账户”体系的还有其他银行。据悉,去年11月,浦发银行推出了企业和个人的碳账户体系,对企业用户而言,在该行办理绿色信贷、人的本质是什么绿色债券等业务,都可形成对应的碳积分,当积分积累到一定值将具有不同的等级权益,包括基础费用减免、快速审批通道、绿色金融资讯、绿色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

  此外,今年1月,山东日照银行在政府指导下,搭建并上线“个人碳账户平台”。截至今年2月末,日照银行已发放个人碳积分近1亿分,预计年末将开通个人碳账户30万户,年减少碳排放10吨。

  是公益还是营销手段?

  近年来,许多银行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助力全社会碳减排。然而,商业银行也有着盈利及自身发展需求,那么如何看待“碳账户”的实际意义?

  “从目的来看,银行推出与蚂蚁森林效果相似的‘碳账户’,能够起到活跃存量用户,特别是大量休眠或半休眠用户的目的。”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对《国际金融报》表示,通过这类活动,可以增加用户登录银行APP的频次,有利于银行开展营销。

  而这种想法也得到银行业内人士的证实。中信银行内部人士告诉,推出“碳账户”的意义其实也是鼓励用户把生活场景的缴费等功能绑定在该银行,这样零散的资金不断沉淀,用户与银行间的黏性不断增强,不仅银行能够多流动资金,还能开展其他业务。

  不过,王诗强指出,此类活动看似简单,但实际投入成本并不低,否则将很难获得用户真正的认可,并吸引其持续参与。“怎么吸引用户使用碳账户,是金融机构首先需思考的问题”。

  “相比互联网巨头,银行的运营活动预算经费要少,且市场上也有很多相似活动,银行等金融机构追求短期目标或者预算经费不够的话,会导致运营效果不是很理想。”王诗强表示。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碳普惠市场大有可为,但就当前个人参与碳市场,确实还有尚待解决的几个痛点。金杜研究院认为,一是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方法学有待开发,二是个人累积的碳资产的使用、消纳场景有限,三是缺少成熟的交易模式和清晰的法律性质。

  对于银行推出“碳账户”与支付宝“蚂蚁森林”是否会形成竞争,王诗强坦言,竞争肯定会有,但合作才能共赢。“一般客户是在支付宝上绑定银行卡进行购物消费,因此,聪明的银行应该将此类交易也算进来,从而留住客户,两者之间可以进行针对客户的数据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