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卫星电推技术概念股,电致变色玻璃概念股
1:.卫星推进技术都有哪些
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这是中国航天事业最早的领导机构(由航空主管部门代管)。同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1958年1月,国防部制订了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1958~1967年)发展规划纲要。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钱学森等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了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1958年8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同年11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1958年4月,在甘肃酒泉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标志着中国航天第一个自主发射基地的诞生。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从此,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研制航天运载火箭征程上的一次重大突破。1964年4月29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1970年或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继1962年3月21日首次试验失败之后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1965~1972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1966年11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立项研制。1966年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专门负责研制各类人造卫星。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1970年1月30日,中国研制的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使中国具备了发射中低轨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基地由“长征一号”火箭发射成功,美妙的“东方红”乐曲首次响彻在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1957年10月4日)、美国(1958年1月31日)、法国(1965年11月26日)和日本(1970年2月11日)之后,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1971年3月3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科学试验卫星,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此后又陆续发射了“实践二号”、“实践三号”、“实践四号”和“实践五号”,大大推进了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当月29日返回地面。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人造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此后又先后建成了“远望”2号、“远望”3号和“远望”4号航天测量船。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发射高轨道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1981年9月20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这是中国第一次一箭多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4月16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25º赤道上空。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掌握了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测控和准确定点等技术。1986年2月1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实用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广播卫星。2月20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卫星通信技术由试验阶段进入了实用阶段。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发射服务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截至目前,中国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中国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开始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命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至今,“神舟”号飞船已分别于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和2002年12月29日成功进行了四次无人试验发射,首次载人航天、实现中国人“飞天”梦想的夙愿指日可待。(
2:卫星股票有哪些龙头
中国卫星、航天电子、航天动力、中航电子等。
3:5G技术概念股有哪些股票
5GWiFi概念股 WiFi概念股有:三元达(002417)、卓翼科技(002369)、中兴通讯(000063)、大唐电信(600198)、星网锐捷(002396)、三维通信(002115)、华星创业(300025)。
消息面上,据上证报报道,工信部正在积极协调5470-5725MHz频段(属于5GHz频段)的申请,有望于年内发布。根据欧盟建议,世界各地应统一将该频段用于提供WiFi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更快的Wi-Fi时代即将到来,利好全产业链。
具体到上市公司,长江证券指出,电信级的WiFi产业链可划分为无线网络优化设备供应商、电信运营商和终端用户。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处于产业链的核心和强势位置,而对于电信级WiFi产业链上的相关公司,具有工程服务能力能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厂商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涉及到的公司主要包括三元达(002417)、中兴通讯、大唐电信(600198)、三维通信、华星创业、卓翼科技(002369)、星网锐捷等。
此外,有分析指出,目前市面上的无线GWiFi为主。与之相比,5GWiFi的数据传输速度可提升数倍,抗拥堵能力也有显著优势,甚至可以取代有线GWiFi。国内公司中,三元达在电信运营商无线局域网招标中排名前列,卓翼科技的WiFi模块已通过三星认证,大唐电信推出了适用于4G信号的新型路由器。
工信部推进WiFi5G时代 概念股或飙升(附股)
【WiFi概念股基本面解析】:
三元达(002417)
公司提供移动通信网络延伸覆盖、网络优化、室内分布系统及综合解决方案,还研发数字电视网络覆盖技术。
卓翼科技(002369)
公司致力于各类通讯网络产品、音视频电子产品、手持终端接入设备三大电子类产品,为客户提供ODM/EMS合约制造服务。
中兴通讯(000063)
公司是综合性通信制造业上市公司,主要产品为无线产品、网络产品、手机终端和数据产品(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等)。
大唐电信(600198)
公司主要从事微电子、软件、通信设备及配套设施、通信线缆、通信终端、通信工程、行业信息化等领域的产品开发与销售。
星网锐捷(002396)
公司主要提供网络通讯设备、网络终端、视讯产品、信息化软件等,拥有国内70%以上的无线公话的商务电话市场份额。
三维通信(002115)
公司主要提供无线网络延伸覆盖、网络优化以及无线系统综合解决方案。业务领域涵盖小区、公路、铁路、隧道等大型公共设施的无线覆盖,以及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网络覆盖等。
华星创业(300025)
公司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移动通信网络的普查、评估、优化等,产品主要包括华星FlyWireless测试优化系统、华星FlySpire/Guide测试优化系统等。
4:[军工概念] 卫星导航产业相关上市公司有哪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受益股)概念股一览
原文:about:blank中国卫星, 北斗星通, 超图软件, 合众思壮, 华力创通 北斗卫星导航概念股一览 卫星导航产业四大细分市场将步入高增长: 第一为高端制造业,包括导航芯片和模块、多种多样的通信芯片和模块、接收机组件、显示器件与整机集成等。主要上市公司有:中国卫星(600118)、北斗星通(002151)、国腾电子(300101)、海格通信(002465)、合众思壮(002383)、华力创通(300045)、四川九洲(000801)、江苏三友(002044)等; 第二为软件业,包括系统类软件、导航定位授时软件、地图引擎与各种嵌入式应用软件等。主要上市公司有:超图软件(300036)、合众思壮(002383)等; 第三为与导航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主要上市公司有:启明信息(002232)、四维图新(002405)、中海达(300177)等; 第四为综合数据业。主要上市公司有:航天科技(000901)、合众思壮(002383)等。 在北斗产业成长初期,上产业链中的芯片和终端设备提供商将拥有行业线)等主营芯片及导航终端的企业受益最大。而随着下应用推广,用户数大幅增长和规模效应加强,行业话语权将逐渐转移到下服务提供商。 GNSS产业未来5-10年的成长将蕴含于把握住以下四大核心趋势的企业中:单一GPS系统向多系统转变,如北斗星通、国腾电子、GNSS与GIS加速相互促进融合的超图软件(300036),GNSS与移动通信、互联网、汽车的结合的启明信息(002232)、四维图新(002405),以及产品应用向服务转变的如合众思壮、中海达(300177)。
5:哪家电致变色玻璃很好
北京弘森,他家电致变色玻璃很好的。
6:电致变色玻璃的4. 电致变色材料国内外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关于电致变色的初步报道[4-6]。从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Plant首先提出电致变色概念以来,电致变色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下面介绍一下电致变色的发展历史。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关于电致变色的初步报道。
◆20世纪60年代,Plant在研究有机染料时发现有电致变色的现象,并进行了研究。
◆1969年,S.K.Deb首次使用无定形WO3薄膜制备了电致变色器件,并提出了“氧空位色心”机理。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大量有关电致变色机理和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报道。
◆80年代末以来,新型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合成和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成为一个日益活跃的研究领域。这期间,美国科学家pert和瑞典科学家C.G.Granqvist等人提出了以电致变色膜为基础的一种新型节能窗,
即灵巧节能调光窗(Smart window),成为电致变色研究的另一个里程碑。
◆1999年,Stadt Sparkasse储蓄银行为德国德累斯顿的一座新建筑物。这座大楼拥有欧洲第一面用电致变色玻璃制成的可控制外墙。
◆2004年1月,英国伦敦的瑞士再保险大厦玻璃幕墙使用电致变色技术。
◆2005年1月,法拉利Superamerica敞篷跑车的挡风玻璃和顶棚玻璃采用了电致变色技术。
◆2008年7月,波音787客机客舱窗玻璃淘汰了机械式舷窗遮阳板,采用了电致变色技术。
◆2009年10月,国内首个关于电致变色的综合性网站电致变色网成立。
◆2009年12月15日,波音787梦幻客机试飞成功。
- 上一篇:我只做龙头火锅怎么样
- 下一篇:金融大数据书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