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热点

上证上市新股,新股计入指数最新规定

时间:2021-11-24 07:53

  1:上证所挂牌上市的股票都有哪些

  很多,中石油,中石化等等

  2:新股上市几天后会计入大盘指数?

  10天。

  3:新股上市上证指数对上证指数的影响

  不会的,上市后规定要隔一段时间才算进指数。到了那时候,上市初期的暴涨暴跌影响基本消退了。
我的意思是“今天有新股计入指数”,不是“今天新股上市”
——嗯。不好意思,眼误。那么就肯定是会上涨了。

  4:新股上市,上证指数如何调整

  新股于第11个交易日开始计入上证综指,新综指及相应上证A股,上证B股,上证分类指数,从而使指数能真是的反映市场的平均收益水平和整体走势……

  5:新上证与旧上证指数如何衔接

  一、指数名称和代码
指数名称:上证综合指数
指数简称:上证指数
英文名称:SSE Composite Index
英文简称:SSE Index
指数代码:000001
二、指数基日和基点:该指数以 1990 年 12 月 19 日为基日,以 100 点为基点,于1991年7月15日正式发布,是A股市场发布的第一个指数。
三、修订内容前后对比
1、样本空间
修订前:为上交所上市的全部A股,不含科创板和B股。
修订后:上交所上市的全部A股和B股,包含科创板和红筹企业存托凭证。
2、样本调整
修订前:纳入范围包括ST股和*ST股
修订后:不纳入ST股和*ST股,样本被实施风险警示的,从被实施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的证券,从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计入指数。当样本退市时,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
3、新股规则
修订前:新股上市后第11个交易日纳入指数
修订后:新股上市1年后再纳入指数,若日均市值排沪市前10,则3个月后纳入。
四、意义
1、科创板包含众多科技创新型企业,纳入指数后可以优化上证指数的行业构成,使得指数更具代表性。
2、剔除ST股票对指数本身影响较小,但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优胜劣汰作用,更好地反映沪市上市公司总体表现。
3、新股上述往往出现连续涨停,波动较大,延迟新股计入时间有利于增强上证指数的稳定性。
五、此次修订成分股会影响指数连续性吗
本次修订借鉴了国际代表性指数编制调整的做法,指数编制方案变更生效日点位与前一交易日点位无缝衔接,生效日实时点位基于前一交易日收盘点位及样本股当日涨跌幅计算,修订不会影响指数的连续性。
注:以上资料来源于上交所

  6:请教关于新股计入指数的问题

  因为人寿计入指数时,其大跌,不但没有对指数上升做贡献,反而拖累!
上证系列指数的计算
上证指数系列均以“点”为单位。
基日、基期与基期指数
基期亦称为除数
上证180指数是1996年7月1日起正式发布的上证30指数的延续,基点为2002年6月28日上证30指数的收盘指数3299.05点,2002年7月1日正式发布。
上证50指数以2003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该日50只成份股的调整市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0点,自2004年1月2日起正式发布。
上证红利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样本股的调整市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0点,自2005年1月4日起正式发布。
上证综合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股票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点,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
新上证综指以2005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样本股票的总市值为基期,基点1000点,自2006年第一个交易日正式发布。
上证A股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A股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点,自1992年2月21日起正式发布。
上证B股指数,以1992年2月21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B股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点,自1992年8月17日起正式发布。
分类指数以1993年4月30日为基日,以该日相应行业类别所有股票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期指数统一定为1358.78点(1993年4月30日上证综合指数收盘值),自1993年6月1日起正式发布。
上证基金指数以2000年5月8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证券投资基金市价总值为基期,基日指数为1000点,自2000年6月9日起正式发布。
2. 计算公式
上证指数系列均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公式计算
上证180指数
上证成份指数以成份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 = 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1000
其中,调整市值 = ∑(市价×调整股本数),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亦称为除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根据国际惯例和专家委员会意见,上证成份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总股本)为7%,低于10%,则采用流通股本为权数;某股票流通比例为35%,落在区间(30,40 )内,对应的加权比例为40%,则将总股本的40%作为权数。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权比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上证50指数
上证50指数采用派许加权方法,按照样本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 = 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基 期 × 1000
其中,调整市值 = ∑(市价×调整股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上证50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权比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