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比例10倍
什么是比例 是怎么计算的
比例(gearing),亦称比率
(leverage
ratio)
gearing值是在某个特定时点上,正股股价与其权证价格的比值,该指标反映投资正股相对投资认股权证的成本比例,假设比率为10倍,这只说明投资认股权证的成本是投资正股的十分之一,并不表示当正股上升1%,该认股权证的价格会上升10%。假设同一股份有两只认股证选择,认股证a的是6.42倍,而认股证b的是16.22倍。当正股价格上升时,哪一只的升幅较大可能不少人会选择答案b。事实上,要看认股证的潜在升幅,我们应比较认股证的实际而非比率。由于问题缺乏足够资料,所以我们不能从中得到答案。
反映投资正股相对投资认股证的成本比例。假设比率为10倍,这只说明投资认股证的成本是投资正股的十分之一,并不表示当正股上升1%,该认股证的价格会上升10%。
以下有两只认购证,它们的到期日和引伸波幅均相同,但行使价不同。以认购证而言,行使价高于正股价的幅度较高,股证价格一般较低,比率则一般较高。但若投资者以来预料认股证的潜在升幅,实际表现可能令人感到失望。当正股上升1%时,比率为6.4倍的认股证a实际只上升4.2%(而不是6.4%),而比率为16.2倍的认股证b实际只上升6%(而不是16.2.%)。 融资租赁十(10)倍是什么意思
1、在融资租赁公司,一般的资金运转模式是先用自有资本放贷,再将应收债权抵押给银行进行融资,获取一定比例的贷款(50~100%不等),然后有继续对外放款和融资,如果银行抵押贷款的比例是80%,那么仅这项的就是1/(1-80%)=5倍,再加上其他一些融资渠道(股东集资或债权或股票),就可以达到10倍的 P2P采取10倍的管理是什么意思
对P2P平台进行限制管理应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毕竟的概念同平台的业务类型、注册资本金的规模、风险准备金规模、平台业务及资金分散度和中国当前现实金融环境等多个因素密切相连。对于纯信息中介的平台,是否有必要进行限制有待商榷,而对于类金融机构的平台,可根据行业情况重新评估,确定合理的倍数。 什么叫比例,比例是什么
比例(Gearing),亦称比率 (Leverage Ratio)
Gearing值是在某个特定时点上,正股股价与其权证价格的比值,该指标反映投资正股相对投资认股权证的成本比例,假设比率为10倍,这只说明投资认股权证的成本是投资正股的十分之一,并不表示当正股上升1%,该认股权证的价格会上升10%。
在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比率是期货或期权仓位所代表的实际价值与建立仓位所付出的现金额的比率。比率越高,市场价格每单位的变动可带来的盈利或亏损就越大,意味着投资风险较高,走势有利时会大有斩获,不利时则很可能血本无归。
比率=正股现货价÷(认股证价格x换股比率)
Delta值:所谓的delta值,是指“当股票价格变动一单位,预期权证价格会随之变动的单位量”。它是经B-S 模型等估值模型经过数学上的微分计算所产生的数值,而且也是随时变动的。
实际比率(Effective Gearing):Delta 值乘以另一个重要指标Gearing 就可以得到权证的动态系数
比例
Effective Gearing,该系数反映了权证交易价格对于标的股票价格的敏感性,表示当正股升跌1%时,认股权证的理论价格会变动多少个百分点。 基金有哪些,基金怎么买
在指数猛烈拉升的行情中,基金大放光彩,涨幅数倍的基金有很多。基金性情多变,不深入研究,投资者就会很容易亏损。
在2014年底的牛市行情中,有很多投资者在不了解基金的运作原理的情况下就蜂拥而入,导致基金出现高合并溢价,到最后在套利盘的抛压下出现连续两三个跌停。
若从绝对收益角度看,买入B类基金的投资者或许赚了钱,但收益可能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应”。
很多B类基金对应的指数不用上涨,都能够获得三成的收益,如果指数上涨,那就要在两三成溢价的基础上,加上相应的净值增长值。但是,现在没有人再愿意去推高溢价了,那种疯狂的弹性,自然消退。
此外,在基金溢价过程中,有很多套利者申购母基金,在二级市场抛售,最后导致A类的基金大幅度下跌。在市场单边上涨结束之后,A类基金又重获青睐,在对应指数涨幅一定的情况下,A类基金上涨,压制了B类基金上涨。
如果预期市场会疯狂上涨,也不会怕被套利砸,因为今天溢价,明天指数涨很多,就把溢价自然化解掉了。其实,和期权、权证等很多金融品种一样,基金的涨跌很难用数学公式去量化。
很多成长股在一段时间内,市盈率非常高,但一直猛烈上涨,直到有一天,出现暴跌,没有人肯要。这种股票就像溢价很高,却没有净值增长的基金。
麻烦的是,识别成长股和识别市场预期一样,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没有驯服基金这种野马的本事,最好还是投资基本面清晰的白马。 基金有哪些,基金怎么买
在指数猛烈拉升的行情中,基金大放光彩,涨幅数倍的基金有很多。基金性情多变,不深入研究,投资者就会很容易亏损。
在2014年底的牛市行情中,有很多投资者在不了解基金的运作原理的情况下就蜂拥而入,导致基金出现高合并溢价,到最后在套利盘的抛压下出现连续两三个跌停。
若从绝对收益角度看,买入B类基金的投资者或许赚了钱,但收益可能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应”。
很多B类基金对应的指数不用上涨,都能够获得三成的收益,如果指数上涨,那就要在两三成溢价的基础上,加上相应的净值增长值。但是,现在没有人再愿意去推高溢价了,那种疯狂的弹性,自然消退。
此外,在基金溢价过程中,有很多套利者申购母基金,在二级市场抛售,最后导致A类的基金大幅度下跌。在市场单边上涨结束之后,A类基金又重获青睐,在对应指数涨幅一定的情况下,A类基金上涨,压制了B类基金上涨。
如果预期市场会疯狂上涨,也不会怕被套利砸,因为今天溢价,明天指数涨很多,就把溢价自然化解掉了。其实,和期权、权证等很多金融品种一样,基金的涨跌很难用数学公式去量化。
很多成长股在一段时间内,市盈率非常高,但一直猛烈上涨,直到有一天,出现暴跌,没有人肯要。这种股票就像溢价很高,却没有净值增长的基金。
麻烦的是,识别成长股和识别市场预期一样,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没有驯服基金这种野马的本事,最好还是投资基本面清晰的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