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热点

导致大量的现金流入到富人的手里

时间:2021-10-03 13:39

  最近看了一篇新闻《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和实现路径——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建刚》,主要内容我在这里稍微总结下,大致意思如下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有以下几层含义: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单纯物质上富裕而精神上空虚;是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的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同等富裕;是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同一时间同等程度地实现共同富裕。说的通俗点就是“劫富济贫”,那这个共同富裕与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关系?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我将会通过其他国家的过往历史经验和我们老百姓将会面临的实际情况与各位做个分享。有点长,希望各位看看耐心看完,您就能完全明白我国为什么要搞共同富裕,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压制房地产行业了。

  谈到共同富裕,我们还要从二战结束后谈起。二战后,美国一家独大,无论是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毋容置疑的世界第一。而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受到了巨大的经济上的创伤。但是世界就是如此的有趣。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随之开始,而德国和日本的地缘地理和政治地理上都是非常适合牵制苏维埃政权,所以美国开始大力扶持日本和德国这二个战败国,期望能够给苏联一定的压力和牵制力。为此美国开始给日本大幅度的经济支持和部分先进的科学技术。帮助日本重建生产体系,让日本逐步走出了战争的阴霾,大量的日本产品运往美国。由于日本的生产技术和人力成本的优势,大量物美价廉的日本产品冲击世界各国的市场。

  各位看官,可能还记得柯达,日立 松下,本田,丰田等等家喻户晓的日本品牌。当时大量的日产生活用品,汽车等等开始冲击全球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当时日本的企业主要就是为了供应美国市场),导致日本与美国之间每年都有巨大的贸易顺差,为此美国还与日本进行过钢铁、汽车、农产品等等贸易摩擦,但是日本每年还是从美国赚回大量的美元。大量的美元无处可去,怎么办?日本人民就是各种买买买,买遍全世界。地产、黄金、奢侈品等等,连美国的地标建筑都给日本人买回去当收藏了。

  看到这里各位是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美国政府难道不想想办法吗?再这样下去美国的都要给日本买下来了。其实美国政府也是恨的牙痒痒,一直在联合其他国家的政府在搞小动作。效果也不是很好。最终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

  广场协议的签订,日元大幅度升值,而美元大幅度贬值。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日本的产品不再物美价廉,大量的产品开始出现出口乏力,产品开始出现大量库存。而美国产品和其他国家的产品开始有机会崭露头角。其实我国早期也是走的这一条路,大量的生产日用品后开始利用人口红利低价打入各国市场出口创汇。

  自从签订了广场协议之后,日本大量企业产出开始产量大于需求,大量的产品开始堆积,无法消化。既然外销无法消化,那就拉动内需,让日本的老百姓来消化这些过剩的产能,帮助日本的这些企业能够渡过难关。但是日本的老百姓的经济实力也是有限的,购买能力也不是无限的。所以日本政府想了一个高招,放水!开闸放水!日本政府开始降低存款利率,降低贷款门槛和利息,放出大量的日元刺激市场。期望能够刺激市场来承接日益增多的本国产品。 但是日本政府可能没有想到,放款的银行是典型的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爱富憎贫的特性,富人不想借款,但是银行硬要送钱给他们 恨不得把运钞车开到他们家里,穷人想要借点钱,银行这审批那个要抵押,难上加难。导致大量的现金流入到富人的手里,而富人有了大量的现金后又与穷人不同,他们拿了大量的现金后并不会大量购买电饭煲啊、空调啊、汽车啊等等。这群富有阶层的人突然有了大量现金后开始大量投资,既然实体产业不行,那就投资股市和地产。导致股市和地产的价格不断攀升,泡沫越来越大。而中产阶级一看,房产和股市的疯狂,也开始加入这股大军之中,抵押房产贷款后也冲进去买房买股票,进一步推高了这些资产的价格。当时不是有句话吗,一个东京的价值够买下整个美国。可见当时的投资情绪是多么的高涨。而本该受到扶持的实体产业反而没有资金的青睐,反而那些企业主一看实体无望,也是各种抵押和变卖资产冲进股市和楼市分一杯羹。

  看到这里各位是否又有一种似成相识的感觉了?跟我国的现状可以说是惊人的相似。

  当日本全社会最为疯狂的时候,一个导致日本倒退30年的男人出现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疯狂原始人”三重也康就任了日本央行的行长,这个三重行长非常痛恨贷款刺激经济,觉得市场已经扭曲了,所以直接来个提高贷款利息,降低甚至停止贷款的流出。直接导致整个日本经济泡沫给刺破了。在少了资金的支持,又没人愿意或有能力高位接盘导致日本股市开始一泻千里,在股市崩盘半年后,楼市也开始滚雪球一般的崩盘。导致了日本经济到现在也没有复苏的迹象。

  我们再来看看同样是战败国的德国,其实日本碰到的问题,德国也是同样在经历着的。在广场协议后大量产品滞销,国内生产力远远大于消费能力。但是德国政府也是毫无办法,但是德国政府并没有降低利率,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来临了,帮助德国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东德与西德的合并,铁幕的落幕,柏林墙的倒塌。大量的原苏联管理的东德人民开始融入德国市场,东德人民的经济在当时是远不如西德的百姓的,所以德国可以用廉价和受过教育的东德人民继续享受人口红利,而东德人民在工作中也提高了自己的收入和经济水平,有了钱就可以添置家具,添置电器和购买汽车等产品了,直接就把原西德过剩的产能给平稳的消化掉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二国面临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一样的答卷。其实日本政府也是想用市场的力量去消化产能,但是他们并没有控制好放水后的流向,也没有德国那样凭空就多出来一大片的嗷嗷待哺并且有消费能力和意愿的巨大市场,最终导致德国和日本的现状完全的不一样。

  其实我国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以史为镜,有了前车之鉴的借鉴。我国也开始出手管理房地产的泡沫,不主动刺破但是限制其无序发展。控制资金流去的去向,严控各种贷款的去向,所以现在贷款买房这些投资都被死死摁住。然后鼓励消费,拉动内需。而且我国富有人群基本集中在南部的几个城市,还有很多广袤的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与南方的城市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何况还有东南亚各国国家的巨大市场。例如重启丝绸之路,建造铁路等也是为了扩大足够的市场,消耗过剩的产品,并且把低附加值的产业开始转移到落后的地区创造就业和提供当地人口的消费能力。

  如果您能耐心看到这里,您大概就能明白我们国家明显也是要走德国当年的路线,化解掉目前这个产能过剩和转型的阵痛期。所以我们老百姓要跟着国家政策的转向和方针,寻找更加好的发展和创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