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应届实习生挤不进大厂
都是不错的选择。”
的暑期实习申请通道刚开放,直接因为申请人数过多被“挤爆”。同时,入职后张张惊讶地发现,去年校招其所在的岗位录取比例竟然高达3000:1。
“互联网行业的最佳红利期已过,没赶上‘好时候’的我们,面对越来越严苛的就业环境,能做的就只是如此了。”张张坦言。
李峰也表示,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大厂对人才的筛选机制会越来越规范。这种规律早就在投行等金融行业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行业野蛮生长初期,入行门槛低、岗位需求多。而随着行业日渐成熟,想进来的人更多了,但与此同时,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就高了。”
一位入职字节三年的产品经理对李峰的话深表赞同。“当年,今日头条刚开始入驻武汉时,即使专业不对口、无岗位实习经验,但我还是很快入了职。而三年后,同样的岗位已经明确要求专业对口且至少需要2段以上相关实习经历,应聘的学生也清一色毕业于985高校或国外名校。”
实际上,随着岗位需求的减少,招聘标准已经越来越高。
李峰表示,对于毕业生而言,要破除内卷的困境,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顺应趋势,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卷王之王”。另一种则是大胆破局,寻找更加新兴的赛道,它们往往处于发展初期,潜力巨大,机会更多,学到的技能也会不一样。
张张就是李峰口中“大胆破局”的应届生之一。入职B站前,不满足于在大厂做螺丝钉的张张,每一次实习都选择当时的新兴赛道。无论是某知名的新能源车企,还是某内容种草平台,只要是能学到本领的,张张都不拒绝。
而每一次实习,张张也都接触到了核心业务,独立策划活动、参与决策、提出看法……正因如此,校招时的张张拿到了比身边朋友都高的薪资待遇。
当前在大厂已实习近一月的Justin直言,在大厂确实很难接触到核心业务,大多都是些小修小补的工作内容,很难获得满足感。回忆起此前在某创业小厂实习,“已经能够独立推进产品功能设计”、“推动DMA实现5倍增长”的成绩,Justin表示,那种成就感至今还会让自己无法接受。
“能力固然重要,但有时候选对行业比只有能力更重要。”一位正在参与暑期实习的23届毕业生表示,自己很早就决定进入芯片领域,并选定了芯片开发相关企业。虽然实习经验空白,但3月初就顺利入了职,现在也早已内定转正。“身边的朋友不少奔波于大厂面试,但却因为面试失败陷入了焦虑和失落。”
现如今,曾一心向往大厂的Justin开始认真思考秋招要不要改变策略,投递有潜力的小厂。“也许,大厂的头衔真的没有那么重要。能否让自己有进步有提升才更关键。”
然而,无论是互联网大厂,还是极富潜力的新行业,正在经历“暑期实习”毒打的23届应届生,都需要探索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