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药监、医保“联手保送”罕见病、儿童用药,创
随着《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等文件公开征求意见,今年医保谈判正式拉开序幕。,并且与其他类型药品不同,罕见病和 儿童用药 只需在今年并纳入相应鼓励研发目录清单即可进行申报。
罕见病药物又称孤儿药,我国罕见病患者人数超2000万,每年新增超过20万。但由于研发难、受众少、价格高、推广难,导致大量罕见病患者面临用不起或有药难买的困境。
多年来,医保局每年动态调整医保药品目录,罕见病用药均在调入之列。去年把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纳入医保,这一行为就获得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好评。它将曾经高达 70万一针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砍到3.3万元,让很多患者直接受益。 这个案例也让许多其它罕见病患者对今年医保谈判充满期待。
02加大对儿童药政策倾斜
近年政府加大了对儿童药的政策倾斜力度,药监局不断发文,要求优先审评审批加快儿童药品上市速度,基药目录将增设儿童用药目录。今年医保目录调整也鼓励纳入儿童药品,这个价值千亿的市场迎来真正利好。
“目前儿科医师不仅收入偏低、工作量大,还要面临更大的用药压力。”某二甲医院儿科医师在接受新康界时透露,由于儿童的特殊性,用药一直是个难点,很多疾病都只有成人用药,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的药,有些药要甚至需要手掰,导致我们在开药时总是束手束脚、战战兢兢,需要反复提醒家长注意剂量,生怕小孩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
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16%左右,但由于儿童药的开发门槛高、利润偏低,导致儿童药品产量不足。
03优化审批流程,支持境内企业生产
《通知 》还提出,要加快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审评审批,充分实施创新和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支持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在中国境内企业生产。
虽然《通知》是关于加强外资企业服务工作的,但在实际产品审评审批流程中,药监局肯定会考虑到本土企业感受,审批流程大概率会同步优化,国内创新医疗器械企业也会一同受益。
同时,上交所近日?发布的《医疗器械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也 增强了对创新医疗器械企业上市的包容性,支持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形成一定收入的企业上市,这将有力提升本土医疗器械企业融资能力。
未来,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在创新医疗器械领域将加速竞合、渗透。
我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医疗保健市场,政府坚持逐步有序的开放医疗产业来吸引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合作。公开数据显示,仅在2020年罗氏、拜耳、艾伯维和辉瑞等跨国集团,就与国内企业达成271项跨境许可合作协议。而双方在罕见病用药、儿童用药、创新医疗器械等领域,也有着非常广阔的合作空间,完全可以实现互利互惠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