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快讯

电商平台迎来转型关键期 电商造节会不会消失?

时间:2022-08-26 09:22

  以此来搞促销活动,鼎盛时期可谓是万物皆可造节。各类电商节日促销活动为电商平台带来巨大的流量,也积极拉动了消费。

   逐渐发展成全民参与、全网参与的重大消费节日。这些节日大促每年都在不断刷新着各项纪录。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在北京水立方为2015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举行远程开市敲钟仪式。这是纽交所首次为一家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举行远程敲钟仪式。

   电商造节无一缺席。根据不同的节日特点推出不同类型的促销活动,电商平台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比如快手616、苏宁易购818、抖音818、拼多多双十节等。

  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首席电子商务专家李鸣涛表示,电商造节从本质上来讲是电商平台的一种营销手段,如双116·18等均以大幅度集中促销让利为主题来吸引消费者参与。这种营销手段的使用效果是与电商市场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的。电商造节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企业抓住了消费者对于电商渠道的低价需求点,利用造节手段加以放大,达到争取流量、发展用户的营销目的。在以低价换取流量的阶段,造节约等于集中让利。

  电商造节曾盛极一时,然而花无百日红,面对常态化促销,消费者逐渐趋于平淡。此后,各类玩法复杂的打折促销套路更让消费者失去了热情。就在电商平台一味追求商品交易总额时,电商造节开始走下坡路。

  中国商报记者梳理了近10年天猫双11和近5年京东6·18的成交额和增速变化。数据显示,2012—2015年,天猫双11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12年天猫双11总成交额达191亿元,增速468.5%;到2015年总成交额达912亿元,增速59.7%。但从2016年开始,尽管成交额还在持续增长,增速却下滑严重。直到2020年,天猫双11改变了玩法。与此同时,统计口径也变了。

  从图上可以看出,2020年天猫双11的成交额大幅增长,增速也达到了85.6%。但事实上,增速对比并不具有参考性。从2020年开始,双11促销时间拉长,光棍节变成了双节棍。一些电商平台不再公布双11当天的成交额,而是统计11月1日—11日的总成交额。2021年天猫双11的统计口径则与2020年一致,增速也下滑至8.45%。

  6·18年中大促是与双11齐名的大型电商消费节,同样没逃出增速下滑的命运。2018年至2021年,京东6·18的成交额增速保持在30%左右,而到了2022年6·18,增速即跌至10.3%。

  对于电商造节成交额下滑的原因,李鸣涛认为,现阶段,随着电商直播的快速发展,全网最低价基本上成为直播带货常态,电商造节单纯的价格优惠已很难打动消费者,再加上各种复杂的优惠规则,消费者对于电商造节的促销优惠已经逐渐失去耐心。

  这些电商节日对于商家来说也逐渐失去吸引力。促销活动要消耗巨大的成本,在低价促销中,最后有些商家甚至出现赔本赚吆喝的情况。而在促销活动中,希望获得流量和销量的商家也并没有太大的收获。李鸣涛说。

  电商环境发生了变化,各大电商平台开始积极做出战略调整,电商造节也随之转变思路。

  面对国内电商市场的变化,电商平台领头羊阿里巴巴率先开始做出调整。阿里巴巴国内数字商业板块总裁戴珊上任后,清醒地认识到国内电商领域的竞争,其激烈程度前所未有,大家都在为如何提供更好的客户价值而努力拼搏。随后,她正式叫停以商品交易总额为增长目标的发展模式,要求淘宝天猫回归到消费者体验的打造上,并强调要从交易发力转向消费发力。

  今年5月,戴珊对营销活动做出具体调整。她提出,将全面收拢和优化营销IP,坚决砍掉一些投入产出比不清晰的项目,在营销方式上做减法。保留和优化6·1899双11双12等大促活动,做强小黑盒、超品日、会员日等核心营销IP,其余营销IP将从20多个优化到5个,让商家的经营项目更集中。而天猫正当红、天猫活力营、天猫精彩盒等这些被砍掉的项目则被认为投入产出比不清晰,分散和浪费了商家的资源与精力。

  淘宝天猫造节的思路转变,让业界开始为电商造节的未来担忧——电商造节会不会消失?李鸣涛认为,未来电商造节会依然存在,只不过电商所造的节日会更加多元化、社群化、主题化,不会单纯依靠价格促销来打动消费者,会更加贴近细分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消费者在各种主题消费节中的体验也会更加完善。

  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如今天猫与京东等各电商平台还在开展各种促销活动,比如正在进行的天猫新势力周、京东秋冬服饰秋尚新等,不过与此前不同,这些活动已不再局限于打折促销,而是主推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