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快讯

让马斯克和比尔·盖茨同时看中的“碳捕捉”,到

时间:2022-08-20 04:41

  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正式建成。其运作流程是将山东齐鲁石化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后通过管道运输到80公里外的胜利油田,封存到地下,用于驱油增产。

  不过,碳捕捉技术在获得了极大关注的同时,仍有不少质疑存在,比如对于阻止气候变暖来说,这到底是个有实际效用的解决方案还是只是一个临时治疗的“创可贴”?

  毕竟,对于许多人来说,零碳更多指的是深度和快速地脱碳,让人类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但碳捕捉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鼓励延长石油或煤炭使用的作用,对他们来说,这种废物处理技术似乎是一个倒退。

  国际环境法中心在去年7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就提到,即使对于难以脱碳的行业,碳捕捉也不是答案。特别是因为碳捕捉可能涉及对应用行业本身昂贵的改造,也会使其难以为继。

  除了对达到零碳愿景不同路径的争辩之外,国际环境法中心的这段观点又涉及到了碳捕捉另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成本。

  中金在报告中测算过,当前国内化工行业CCS技术平均成本约为403元/吨,其中碳捕捉、封存、运输成本占比分别为56%、24%、19%。

  另外,直接空气捕捉方法的成本则是更加昂贵。以直接空气捕捉技术公司Climeworks为例,目前的成本为每吨600-800美元,到2030年前该技术的成本虽然有望降至250-300美元,但与大多数重新造林不到50美元/吨的价格相比来说,实在昂贵。

  之所以成本如此高昂,一部分原因也在于碳捕捉技术普及率较低、规模较小。高昂的运行成本就会导致其在初期投资方面遭到阻碍,且后期大规模发展碳捕捉项目也难以扩张,延缓了碳捕捉技术大规模商业化进程。

  总体来说,碳捕捉技术仅仅是延迟了二氧化碳的释放,其风险性因素当下也难以辨明,因此它最佳定位应该是碳中和实现过程中的有效辅助手段。对于它的发展,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