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快讯

阿里京东不能卖药了?新规征求意见稿惹争议,

时间:2022-08-14 14:54

  国家药监局召开《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部门座谈会,当面听取各部门意见建议并进行沟通交流。1个多月前,5月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6月9日,上述《征求意见稿》征集意见反馈工作结束。

  头部互联网医药电商平台阿里健康股价双双下挫,两者的跌幅均达到14%左右。与之对应的是,以老百姓和大参林为代表的线下药店板块集体爆发,多股盘中涨停。

  天眼查显示,美团在天津注册成立了天津美团大药房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药品零售、日用品销售和医疗器械销售等。

  这是美团近两年来布局医药零售的一个缩影。2021年5月,美团设立了广东美团大药房,并上架运营美团B2C自营药店“美团旗舰大药房”,通过自身渠道向公众销售药品和提供药事服务。

  不止于线上,通过跟实体药店合作的方式,美团开始试水线月,美团与河南越人大药房合作开展的无人零售药店试点“美团买药越人大药房”在郑州营业。这是美团全国第一家线下药店。在合作方面,美团负责提供无人零售的相关设备和服务,药店则免费使用设备,负责门店运营。

  消费者在美团App向美团买药越人大药房下单买药,药店内机器人根据订单需求将药品放进存放柜,消费者可凭码取药或外卖配送到家。越人大药房门店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时代财经,药房门口设有自动贩卖药品的机器,是“全天服务”。

  不止美团,包括阿里、京东在内的互联网巨头也早早下场厮杀。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主要涉及非处方药的网上零售,该业务由“自营+平台”等业务模式构成,其中自营业务是平台收入的主要

  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的自营医药电商主体分别是京东大药房、阿里健康大药房。京东健康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收入307亿元,其中自营收入为262亿元,占比为85.34%。阿里健康2022财年年报则显示,公司全年营收205.78亿元,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179.1亿元,占总收入约87%,以阿里健康品牌运营的自营药房药品收入占比达到64%。

  互联网医疗行业资深分析师李瑜在接受时代财经时指出,医药电商打破了药品流通中的区域化壁垒,加快药品流通效率,明确各环节费用及时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区域间的药品价格差异,从而整体推动药品价格降低。“OTC药品以及保健品将首当其冲,逐步形成全国统一零售价,竞争加剧。”

  目前,国家药监局暂未就医药电商平台在自营和第三方业务的界限进行界定。业内分析指出,如果平台通过自营药店销售药品属于“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那么平台的医药自营业务将面临一定打击,继而影响医药电商零售市场格局。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2020年,中国医药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均在20%以上,医药B2B、B2C和O2O模式均走向成熟。另据米内网统计,2021年,中国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销售规模达7950亿元。其中,实体药店占比超70%,网上药店则首破2000亿,同比增长40.2%。

  “目前只是拟定,距离推广还有一段路要走。整体监管环境肯定是趋向合规化的,但现在的政策其实没有划定得很清晰,也没说不能间接做。关键还是取决于想监管的点在哪儿。” 李瑜对时代财经称,“我认为,最想监管的点在于处方药的销售,从药到医,终极目的还是围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第三方平台有自己的互联网医院,处方也是受监管的。对于非处方药来说,影响应该不大。”

  连锁药店扩张提速,行业内卷加剧

  近年来,药品零售业增长持续放缓,形势不容乐观。据中康CMH统计,2021年,全国药店零售市场销售额规模4916亿元,较2020年的4820亿元同比增长仅2.0%;商品总销量从2020年的312.9亿单位下降到297.5亿单位,总销量减少15.4亿单位,同比下降4.9%。

  在低增速状态下,药店数量仍在增加。而连锁药店龙头和互联网巨头之所以如此看中药品零售市场,与大健康产业的前景和政策红利密不可分。未来,药店除了作为线下渠道之外,更是大健康生态圈的入口。另一方面,国内药品零售行业连锁率和集中度仍然较低。

  据国家药监局今年3月发布的《药品监督管理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60.65万家。其中,单体药店25.12万家,零售连锁总部6658家,这些总部旗下的零售连锁门店合计33.53万家,批发企业1.34万家。药店连锁化率为57.17%。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根据中康CMH和公司公告的数据进行测算,国内6大上市连锁药店的市占率仅为14.93%。

  “据中国药店数,2016-2020年,我国十强药店销售额全市场占比由14.4%上升至27%,头部集中趋势明显。但对比发达国家,美国2017年前两大连锁药店市占率达70%左右,日本前十大药店的市占率达60%左右。相比之下,国内的药店集中度还有很大提高空间,尤其是龙头药店依然处于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国内头部连锁药店相关人士告诉时代财经。

  实际上,出于对市场前景的看好,连锁药店巨头纷纷抛出“万店计划”,通过“跑马圈地”不断提升连锁化率,以此占领市场。据时代财经统计,仅2021年,6大上市连锁药店通过“自建+加盟+并购”模式发力扩张门店规模,新增门店数量就超过9000家。

  一边是积极涌入的跨界“玩家”,另一边则是不断增加的药店数量,医药零售市场“内卷”程度不断加剧。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药店的毛利率也在逐年微降,竞争力差的中小个体受到的冲击最大,甚至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但这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然。从另一方面来讲,行业集中度提高,也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上述不具名的行业资深人士对时代财经说。

  上述国内头部连锁药店相关人士则对时代财经表示,一方面,因销售产品属性类别差异、针对客户人群不同等特点,医药电商与传统零售药店更多的是差异化竞争,线下药店销售的及时性、专业药事服务以及检测服务仍然是医药电商无法替代的;另一方面,在监管政策逐步趋严与消费者健康管理需求水平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增加医疗服务属性提升行业壁垒与精细化管理降低经营成本缺一不可,“线上线下的全渠道共荣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安信证券研报称,当前国内疫情有效控制、一级市场并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且加盟模式日渐成熟,2022下半年,龙头药店门店扩张有望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