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锂:需求旺盛,供给是否跟得上?
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与美三大车企CEO会见,并签署行政令:到2030年,美国电动车的销量要占乘用车总销量的50%。渗透率低意味着有更大的增长空问2020 年,美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仅为2%,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2020 年到2030 年的年化增长率需要达到 43%,才能实现新能源车渗透率50%的日标。21年1-10月美国新能源车销量达45.8万辆,同比翻倍,11月电车更是渗透率达到5.6%,创历史新高。美国消费者偏好SUV、皮卡和经济型乘用车,随着美国新能源汽车扩大税收抵免的推进,以及高性价比电动皮卡的问世,美国市场有望带动整体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中央两部委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显示,2021年,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为66.3GWh,同比增长132.4%。白皮书分析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的驱动因素来自中国企业,2021 年中国企业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为42.3GWh,占全球出货量的 63.8%。从行业应用别来看,EVTank 数据显示,电力系统依然是储能锂电池最大的应用市场,2021年占比高达 71%。另外,白皮书统计数据显示,便携式储能、家庭储能、基站储能和数据中心等应用领域也在2021年取得不错的增长业绩。
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办法》提出,积极稳安推动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建设,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加强安全管理,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建立新型储能建设需求发布机制,充分考虑系统各类灵活性调节资源的性能允许各类储能设施参与系统运行,增强电力系统的综合调节能力。
储能在发电侧,主要用于平滑新能源出力波动、跟踪新能源电站发电曲线、辅助火电深度调峰,自动发电控制 调频。根据IEA 预测,全球光伏和风能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7%提升至2040 年的24%.而因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随机性,配各储能电源进行调峰是大规模有效利用新能源发电的内在要求。
储能在电网侧,主要用于参与系统调峰、调频、调压,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延缓电网升级改造投资,优化电网潮流分布,提供紧急功率支撑。从全球市场来看,电网侧新增装机容量相对用电侧和发电侧较小,但由于调频调峰需求刚性,将长期占据一席之地。预计2025 年全球电网侧储能新增装机在 14GWh 左右。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中制定的“十四五”时期信息通信行业发展主要指标显示在50基站方面,要求到2025 年实现每万人拥有50基站26个。
根据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便携式储能产品出货规模在290 万台。未来4年该市场仍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问,到2025年全球便携式储能产品的出货量有望达到1900万台。
目前消费类电子产品已处于较饱和状态,整体增长缓慢,刚需为主。IDC 预测 2022 年全球传统PC 的出货量为 3.212 亿台,将同比下降8.2%:预测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为1.58亿台,同比下降6.2%。IDC 表示今年个人电脑的下滑将导致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0.6%, 但是出货量将在 2023 年及以后恢复正增长。此外,IDC 还表示由于来自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竞争将继续抑制增长,平板电脑在同一时期面临更大的下滑,导致复合年增长率为 -2.0%。IDC 还预计到2026 年,PC 每年出货量将达到 3.39 亿台,每年增长率约为0.1%。
锂需求拉动最大的板块还属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而陶瓷、玻璃、润滑剂等传统领域对锂的消费为刚性需求,对整体消费拉动并不品著,预计传统领域消费增速 3%。
2025 全球锂需求预计扩大至156万吨LCE, 2022-2025 年复合增长率32.5%。其中动力电池需求预计扩大至117万吨LCE,占整体锂需求 75%.锂电池需求占比总需求近90%。
供给端,随着各企业争相投资锂资源,未来几年澳洲锂矿扩产,南美盐湖产能不断扩张,国内资源开发加快步伐,预计到 2025年,全球锂供给可增至163.7万吨 LCE, 2022-2025 年复合增长率35.8%。
需求端,全球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需求不断攀升,预计2025电池占锂需求占比将从2021的74%扩大至90%,全球锂需求预计扩大至156万吨 LCE,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32.5%。
整体看,2022 年锂供应因澳洲疫情劳动力短缺导致供应存在变数,供需错配拉动锂价上涨,随着供给的不断释放,2021年下半年至今的极端行情难以维持,锂资源于 2023年处于供应偏紧状态,2024 年后锂资源逐渐趋于过剩.预计震荡下行,但在强劲的需求支持下.整体中枢仍将位于历年高位。
1、国内外疫情劳动力短缺影响导致产能释放延缓;
2、国家政策及地缘政治风险,如锂资源大国智利曾经对于关于促进铜矿、锂矿和其他战略资产国有化的提案,欧洲考虑将碳酸锂、氯化锂和氢氧化锂等材料列为有害物质的提案,及中澳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