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每日优鲜遭退市危机,叮咚买菜陷关城风波,前
每日优鲜以13美元/股的发行价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虽然开盘即破发至10.65美元/股,但如愿成为“国内生鲜电商第一股”,还是给这家公司带来了无限风光。
叮咚买菜已在全国60个城市建立了1400个前置仓和分选中心。
每日优鲜上市仅四天后,叮咚买菜在美国纽交所正式挂牌,发行价为23.5美元/股,开盘即涨19.1%,盘中涨幅一度超过25%,截至收盘与发行价基本持平。
每日优鲜还因未及时提交2021年年度报告,收到“不符合继续上市要求”的警示函。
每日优鲜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532.95万元,就是因为与供应商之间的纠纷。不过,每日优鲜方面公开回应:经法院调解后双方已达和解,正按正常程序执行结案。
叮咚买菜方面回应钛媒体App称,“大规模撤城”信息不实。近期在天津、安徽等区域的个别前置仓变动为正常业务调整,调整规模较小,合计涉及站点30个左右,并未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不过,当钛媒体App追问以上城市是否还有保留站点时,对方未予回复。
前置仓模式盈利难专家:发力技术提效、优化物流配送等
追根溯源,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的困境,前置仓成为了原罪。
具体来看,前置仓是重资产、重投入的模式,除了分选中心和前置仓的建设费用/租金,还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仓储工人和骑手,加上产品从分选中心到前置仓的物流运输,整体履约费用高企。据东北证券研报数据,前置仓模式的履约费用高达10-13元/单,是传统中心仓电商的3倍左右、平台型电商的2倍左右、社区团购的6倍左右。
就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而言,前者2018年至2020年的履约费用分别为12.39亿元、18.33亿元、15.77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一度达34.9%,占营业费用最高达59.6%;后者2019年至2021年的履约费用分别为19.37亿元、40.44亿元、72.78亿元,履约费用率虽有下降之势,但仍在35%以上。
同时,前置仓门店由于不具备引流功能,因获取客户投入的广告营销与优惠补贴也造成了较高的销售和营销费用。2019年至2021年,叮咚买菜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6.7%、5.0%、7.5%;同期,每日优鲜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2.3%、9.6%、13.1%。
此外,由于易腐蚀、到货损耗高等特点,生鲜本身毛利就低,即使线年生鲜品类的毛利率也仅在15%左右。相比之下,前置仓模式存在库存面积、采购量等限制,不仅SKU较少、集中于刚需品类,且对上游议价能力较弱,导致毛利水平更低。
综上,前置仓模式费用率较高,毛利率较低,客户流量的获取与转化困难。
“不过,我们也不能断定这种模式未来了无前途。”和弘连锁咨询董事长兼总经理文志宏在接受钛媒体App时表示,前置仓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除了体验端的快速,从成本角度,门店只需设在消费者附近,而不要求其地段繁华、人流量大,较传统商超门店成本低、选址空间大。
至于前置仓盈利的能力,招商证券方面分析认为,虽然短期盈利困难,但未来有望实现盈利。主要有四大盈利路径,包括:提高客单价以降低履约费用率;提升毛利率;提高订单密度实现规模效应,降低履约费用率;减少广告投放与补贴力度培育深度用户,降低营销费用率。
事实上,朴朴超市和叮咚买菜在各自大本营的区域盈利已经证明:目标客户群体定位明确,客单价达到一定水平,又有足够的单量支撑,生鲜前置仓是可以实现盈利的。
“模型优化后我们预计,前置仓单仓维度2023年在二线及以上城市有望盈利,此时日均单量达到1000单,毛利率24%,利润率约0.3%。”招商证券研报如是写道。
谈及前置仓接下来的发展方向,电商直播“新农人”培育计划组织者之一的袁帅向钛媒体App表示,要从以下几方面改进调整:
首先,提升数字信息化能力和自动化水平。特别是在智能分单、补仓和分类筛检上,依托技术来提升运转效率,从而降低损耗和成本,提升利润空间;
其次,转变营销经营理念。从以价”换“量”,低价比价竞争市场份额的恶性循环中转变,向着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深度挖掘服务客户群体的角度转型,提升客户消费粘性,通过营销和经营管理来提升复购率。
第三,优化提升物流配送体系。虽然这非一朝一夕之供,但物流是保障货品配送和消费者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更加是消费者体验的关键环节,是终端环节,要构建稳定和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壁垒,确保用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与线下商品相媲美的产品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