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规模越大收益越差,选基要选“小而美”?公募
2022年上半年刚过,公募基金收益排名也已经揭晓。今年上半年,能够排名前列的基金普遍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而美”产品,相对而言,过往关注度较高的规模较大的产品收益表现较差。
在今年震荡调整的市场背景下,公募基金再次给投资者形成了规模越大收益越差的印象。那么,是否规模越大的产品,越不值得我们去投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去关注这些规模较大的基金产品,以及顶流的基金经理呢?
而规模更大的,超过50亿以上规模的产品,它们影响的投资者人数最多,影响的财富效应也是最大的。所以,如果能在行情不好的时候,能够从这些产品中找出最优秀的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或许对我们的基金投资也能带来帮助。
同时,一般来说,如果主动型基金规模超过50亿,那么就会给基金经理带来较大的管理难度。所以,有能力管理50亿以上甚至是100亿、几百亿规模产品的基金经理,往往也就成为了顶流基金经理。而当下,线亿的也并不多。
据WIND统计,混合型基金中,规模超过50亿的产品共有178只(包含A、C类份额,下同),规模超过100亿的产品有49只,规模超过200亿的有11只,规模超过300亿的有5只,规模超过500亿的是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另外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A和中欧医疗健康C分别都超过了300亿。
从普通股票型基金来看,规模超过50亿的只有27只产品,规模超过100亿的只有8只产品,规模最大的是萧楠和王元春共同管理的易方达消费行业,规模达到237亿,另外崔宸龙管理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规模也达到200亿。
先看混合型基金,规模在50亿以上的178只产品,实际上只有15只产品取得了正收益,占比不到10%。而今年所有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4.91%,上述50亿规模以上的混合型基金,只有48只产品收益率超过了平均水平,占比大概是27%。也就是说,不到三成的产品跑赢了市场平均水平,从这个层面看,规模越大确实越难取得好的收益。
这当中,表现最好的顶流基金经理当属中庚基金的丘栋荣,他管理的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收益16.14%,中庚价值领航收益13.68%。丘栋荣管理的两只产品,规模分别为58亿和79亿,规模不小,但也不算太大,这不仅体现了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同时也体现出丘栋荣将持有人利益的保护看得非常中。
表现较差的混合型产品,也有好几位是顶流基金经理。比如黄兴亮管理的万家行业优选,亏了24.35%,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亏了23.37%,而且这两只产品规模都超过百亿,分别达到112.5亿和246.16亿。
此外,前海开源的曲扬、汇添富的劳杰男、兴全的谢治宇、景顺长城的杨锐文、睿远的傅鹏博、华夏的周克平、交银的杨浩、工银瑞信的袁芳等,他们的产品今年以来损失也都超过15%。
之所以他们的业绩也不算难看,可以从他们的产品布局方向来说明问题。张坤和刘彦春都是买的各种“茅”,时间拉长了看,在今年的行情中,如果长期持有,也不会带来“重伤”,尤其是白酒等大消费,近期复苏迹象明显。
另外,葛兰买的创新药,今年波动要大一些,但市场稍有好转,似乎反弹得也快。葛兰第一大重仓股药明康德(102.800, -1.19, -1.14%)(SH603259,股价102.8元,市值3040亿元),2月份就已经完成见底,再也没有创过新低。另一只重仓股爱尔眼科(43.650, -1.12, -2.50%)(SZ300075,股价43.65元,市值2366亿元),3月份见底之后,反弹了80%。
据WIND统计,27只规模在50亿以上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全线亏损,表现最好的是郑泽鸿管理的华夏能源革新,今年以来亏损-0.1%,该产品规模184亿,是规模第三大的普通股票型基金。
其次,陆彬管理的汇丰晋信低碳先锋亏了1.31%,陶灿、田元泉和张湘龙共同管理的建信新能源亏了2.6%。50亿规模以上的普通股票型,只有上述三只产品今年业绩跑赢了平均水平。
再看表现不佳的产品,李元博管理的富国创新趋势亏了25.28%;陈涛、曹庆共同管理的中庚价值先锋亏了21%,杨锐文管理的景顺长城环保优势亏了20.31%。此外,郑澄然、周蔚文、赵蓓、萧楠、冯明远、崔宸龙等顶流基金经理,他们管理的股票型基金都亏损超过10%。
因此,我们盘点这些规模较大的公募产品,目的就是寻找那些真正给持有人带来较大财富的顶流基金经理。这类产品,尽管相对收益可能跑不赢所谓“小而美”的基金,但是从绝对效应来看,是其他产品远远不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