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成本优势下降 丙烷脱氢制丙烯(PDH)为何投资热
中国进口丙烷华东到岸价预估达到837美元/吨,较年初上涨幅度达到11%,虽然涨幅与原油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同期煤炭和甲醇的涨幅仅为7%,明显低于丙烷的涨幅,故PDH的生产成本已显著高于CTO与MTO,当前仅低于石脑油裂解工艺。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在炼油规模逐渐触及“天花板”的情况下,油制路线的发展节奏也将出现放缓。相对来看,PDH除了原料对外依存度较高之外,其发展限制因素有限,因此在丙烯生产中受到更多的青睐。此外,随着PDH 工艺在原料选择性、转化率及加工成本方面逐渐改进,加之其更契合当前双碳的发展趋势,因此 PDH仍不失为生产丙烯的优质路线。
未来原料供应及成本的风险仍在前向一体化的产品选择同样至关重要
未来,中国确定性较高的PDH拟建项目规模达2500万吨左右,对于丙烷的进口量仍将进一步释放。我国丙烷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和美国,两地占据了中国80%的丙烷进口量,因此中国丙烷市场需求高度依赖于中东和北美的资源,尤其是美国的丙烷较中东纯度更高,因而更具吸引力。从数据来看,美国丙烷产量已有达峰迹象,增速出现放缓。中东地区缺乏新投建的大型油气项目,因此中东地区丙烷产能增速也已十分缓慢。
当前丙烷兼具燃料及化工原料双重属性,未来随着PDH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丙烷化工原料属性将会进一步增强,其价格波动规律或将发生变化。以往丙烷主要用作燃料,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淡季价格低,旺季价格高,一旦丙烷的化工原料属性进一步增强,则这种季节性有可能被打破,从而出现淡季不淡的情况,价格也有可能在原先的淡季出现上涨。因此,随着装置规模的不断壮大,未来原料丙烷的供应保障程度及价格波动风险将是PDH企业需要面对的潜在问题。
随着新装置陆续投产,未来丙烯供应体量继续增大,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在多元化、一体化及规模化发展的行业背景下,市场竞争逐渐从单一产品向全产业链转变,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前向一体化如何布局,从而弥补成本竞争的优势不足,对于PDH未来的发展将至关重要。
近年来伴随成本以及市场供需的变化,丙烯行业价值链不断发生改变。从近五年的丙烯下游衍生品毛利变化来看,化工类下游产品相比丙烯、聚丙烯展现出了更强的盈利能力。丙烯行业价值链利润整体向化工类下游转移,并且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从图3可见,2021-2022年在原料上涨及需求激增带动下,正丁醇、辛醇、丙烯酸的毛利较往常年出现跨越式增长,虽然PO、丙烯腈的毛利在2022年有所下滑,但2021年毛利增长也较为可观。这说明近两年丙烯的利润向化工类下游产品转移,多数化工类下游产品利润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化工类下游掌握了更多的利润空间。单从利润方面来看,化工类下游无疑吸引了市场更多关注的目光,也吸引着更多的新玩家进入相关行业。
结束语:近年来丙烷脱氢项目,进口原料价格上涨,影响了丙烷脱氢的经济性,但由于PDH具有流程短、收率高、投资小,见效快等优势,成为企业发展化工,实现产业链延伸的重要选择。未来随着丙烷脱氢产能的继续增加,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企业需充分考虑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前向一体化的装置选择,以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