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雪球产品又有大消息!
。
人士透露,前段时间信托渠道被暂停发售雪球产品,但是随着大盘回暖,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于是开发了一款100万起的类雪球产品,试图绕开监管。因为信托企图绕开监管的做法,可能让监管进一步加码,只允许1000万起的产品发售。
》,其中对“雪球”资管产品销售管理发出风险警示:今年以来,“雪球”资管产品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产品类别以集合资管产品为主,投资者结构呈现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且年龄偏高的特点。“雪球”产品结构具有高票息但非保本的特点,在股市连续大幅下跌时期,易引发产品集中敲入导致个人投资者大额亏损风险。深圳证监局在日常监管中关注到,部分机构在销售过程中存在未向投资者充分揭示风险,仅片面强调“高收益”“稳赚不赔”的情况,出现亏损时容易引发纠纷。
而在2022年1月,雪球产品又迎来一波监管,暂停雪球产品在信托渠道的发行。而当时基金君在此之后,目前除了中金公司仍然保持每周两次的发行频率之外,大多券商都调低了发行频率,有的一周一次,有的两周一次。不过,中金公司即便每周发行两只雪球产品,但是每只产品的募集规模,也都在2-3亿元左右。
雪球产品真是“稳赚不赔”?
实际上,雪球产品此前不断增长的规模,成为理财市场的“网红”产品。
究竟什么是雪球产品?这类产品为何受到市场欢迎?雪球又被称为“雪球结构收益凭证”,是一种由证券公司、信托机构或财富管理机构发行的,底层资产面向合格投资者的场外衍生品。
理解雪球产品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挂钩”,即产品收益率与挂钩标的的涨跌幅直接相关。目前国内雪球挂钩标的主要是股指和个股,预计股指雪球占比可能超过三分之二,剩余部分主要为个股雪球。股指雪球挂钩标的主要是中证500、沪深300、上证50,也可以挂钩境外标的,如恒生指数。此外挂钩标的也可以是多个指数的线性组合或多个指数加权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个股雪球的挂钩标的有1200多只,可挂钩标的名单由沪深交易所定期发布更新。
目前市场上有6类雪球产品最受欢迎:1.全保证金的标准雪球,;2.部分保证金的降落伞雪球,‘3.不追保雪球,;4.票息前置雪球,;5.增强雪球;6.红利雪球。
具体操作中,雪球产品会给挂钩标的设置上下两个收益率边界,分别是敲出价和敲入价。同时,在持有期限内设置每个月定期日为“敲出观察日”,这个观察日被持有人称为“开奖日”;而持有的存续期间每个交易日都被设置为“敲入观察日”。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投资100万购买了一款两年期、挂钩中证500指数的雪球产品,约定的敲出价是101%,敲入价是75%。经过了两个月的静默期之后,从第三个月开始,如果中证500指数在观察日上涨幅度达到1%,则视为“敲出”,产品提前终止,持有人获得约定的收益;如果在任何一个交易日,中证500指数累计下跌达到25%,则被视为“敲入”。在剩余的持有期限里,若再次达到敲出标准,投资者获得约定的收益;若触及敲入线但没有触及敲出标准的话,持有人的本金需承担下跌亏损。
这两年雪球产品卖得极好的重要原因是,2020年,A股一直在窄幅区间中震荡,但是中证500指数却在3月到7月之间,几乎上涨了近50%。大量雪球产品“敲出”,投资者的年化收益率一般能达到15%以上,有的年化收益叠加票息可以高达20%以上,这大大增强了雪球产品持有人的兴趣。虽然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中证500指数一直在高位震荡,但是只要既不触及敲入,也不触及敲出的情况下,持有的时间越长,收益就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滚至最大。
不过,因为今年一季度市场震荡下跌,3月份时 “挂钩中证500指数的雪球产品集中敲入导致踩踏”、“雪球对冲盘导致了大规模股指抛压”的说法甚嚣尘上。但当时券商纷纷指出,目前暂未发生集中敲入的情况,中证协、中证报价更是近日联合调研雪球产品,称创设时已充分考虑风险,不太会发生集中敲入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雪球产品绝对不是“稳赚不赔”的,投资者对这类产品需要警惕,此前中证协提示,雪球产品是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产品。雪球产品的投资者,尤其是通过资管产品购买雪球产品的普通投资者,需要加强对雪球产品的认识,充分了解雪球产品风险,审慎匹配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雪球产品不等于固定收益产品,更不是“稳赚不赔”的金融产品,是有一定概率产生较大本金损失的。在投资之前,投资者需要了解雪球产品的收益结构,对市场和标的走势进行理性判断,清楚可能承受的最大损失,衡量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在认购雪球时,投资者需要明确,“一旦标的大幅下跌,雪球产品与直接持有标的的下跌风险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