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云从流血上市,未来何去何从?
与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和商汤科技并称为“AI四小龙”的云从科技正式登陆科创板,发行价为每股15.37元,盘中涨幅最高至56.95%,截至当日A股收盘,云从科技的股价最终为每股21.4元,上市首日总市值达158.5亿元。
格灵深瞳正式挂盘交易,其发行价为每股39.49元,但截至其上市首日A股收盘,格灵深瞳的股价最终跌去5.14%至37.46元,总市值为69.29亿元,上市首日便遭遇破发。
截至5月31日A股收盘,格灵深瞳的股价为27.02元,总市值为49.98亿元,较上市首日总市值跌去了27.87%。
格灵深瞳的总市值一路走低的原因离不开其深陷亏损泥沼。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格灵深瞳的总营收分别为5196万元、7121万元、2.43亿元和7219万元,同一时期,净亏损分别为9230万元、1.89亿元、1.02亿元和5474万元。
与此同时,格灵深瞳对于前五大客户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根据招股书,2021年1-6月,格灵深瞳前五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为74.54%,相比2019年的67.55%仍在持续增长。
云从科技也面临着大致相同的窘境,除三年累计亏损20.85亿元外,2021年,云从科技前五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为69.58%,较2020年的27.92%上升了41个百分点,对前五大客户的依赖度高,意味着云从科技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
此外,不容忽视的一点在于,AI行业的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在“AI四小龙”列举出的落地场景中,“智慧商业”“智慧管理”“智慧城市”等词语多次出现,云从科技的优势并不明显。
困境不止于此,云从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一定期间面临市场激烈竞争出现主要产品价格下降、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且研发成果未能及时转化、人工智能行业政策出现不利影响、下游行业需求显著放缓等不利情况,公司将面临短期无法盈利,未弥补亏损存在持续扩大的风险,当务之急是如何能够扭转持续亏损的财务数据。这意味着,云从科技后续还需要继续投入巨额研发费用,未来依旧难以脱离亏损泥沼。
不过,AI行业也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比如《“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推动先进过程控制系统在企业的深化应用,加快制造执行系统的云化部署和优化升级,深化人工智能融合应用,通过全面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和精准执行,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资源消耗。
随着AI行业的相关政策逐步深化、层层推进,AI企业或有望趁势而起。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预测,2025年,AI市场规模将达到163亿美元,届时,整个面向AI的基础设施建设、AI企业的智慧化解决方案等都将步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在资本市场上,利润仍是投资者最主要的投资标准。现阶段,投资者对于云从科技仍有信心,但如果商业化迟迟无法落地,没人会为长期亏损的AI企业埋单。上市只是一个开端,云从科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述AI行业人士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