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动力电池回收的“千亿蓝海”背后:合规渠道抢
邦普循环下属公司与印尼企业签署协议,共同打造镍矿开采和冶炼、电池材料、电池制造和电池回收等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总投资不超过59.68亿美元。
此外,诸如LG、三星、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电池企业纷纷进军动力电池回收产业。
天奇股份也尝到了电池回收的甜头,据其2021年年报,锂电池循环一跃成为公司第二大业务板块,实现营收8.96亿元,同比增长214.07%,占总营收的23.72%,毛利率高达35.68%,远超其余四项业务。
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累计公布三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从20多家逐步扩容至47家。
进入白名单的“正规军”,固然获得政策加持和行业认可度,但仍无法避免与“杂牌军”、“小作坊”分庭抗礼。业界分析,2021年,通过正规渠道回收的退役动力电池仅有20%到30%,其他多流向非正规渠道。根据天眼查数据,国内注册资本在200万元及以下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有2.31万家,占比超43%。
非正规渠道之所以能手握大量废旧动力电池,在于其回收价格高昂。《国际金融报》询问多个从事动力电池回收的个体户或小微企业,对方开出的价格区间在200元一度电至400元一度电不等,需要视电池状态而定。问及定价标准,对方均表示,是以原材料市场情况为根据,容易产生波动。前述深圳某回收公司负责人对表示,“我们肯定也囤货,有些需求量比较大的我们就囤得多一些,如果是一般的就赶紧出手,主要看价格。”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告诉《国际金融报》,“碳酸锂、氢氧化锂等电池原材料涨价幅度特别高,通过回收动力电池可以减少电池厂的生产成本,这也推动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价格不断创下新高。”
而受制于环保、安全等标准,“正规军”回收成本更高,难以开出高价,因此在抢夺货源上处于下风。即便是格林美这样的头部,其2020年和2021年的动力电池回收量仅有1万吨和3万吨,但根据规划,公司计划在2025年实现回收超过25万吨动力电池,悬殊巨大。
但“正规军”与“杂牌军”、“小作坊”的斗争,不止是利润的攫取,更是对环境的危害与否。张翔介绍到,“锂电池的电解液泄漏会对土壤产生污染,而且土壤吸收废旧电池材料的能力非常差,污染后的土壤需要很多年才能恢复正常。动力电池回收是一个技术门槛比较高的行业,如果技术达不到,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退役的电池约有25GWh,即20万吨左右,预计2025年达到116GWh,即78万吨。如果大量的废旧电池无法得以专业化处理,对环境的伤害则难以估量。
张翔对指出,“面对现状,政策端要发力,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对动力电池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并且给动力电电池回收企业创造条件,在税收等方面进行扶持。”
- 上一篇:5月31日山东滨化液碱报价暂稳
- 下一篇:科大国创:控股股东拟减持不超2%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