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快讯

发力布局公募业务 券商资管频繁挖角基金经理

时间:2022-06-11 04:51

  国泰君安资管公告,国泰君安君得诚混合增聘郑伟、葛瑾洁两位基金经理,这也成为二人加盟后管理的首只基金。去年12月下旬,国泰君安资管相继宣布,拥有长达16年投研经历的中信保诚基金原基金经理郑伟起任公司权益投资决策专业委员会主席、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并将全面负责国泰君安资管的权益投研工作。曾供职于鹏华基金的葛瑾洁担任公司权益研究部联席总经理,协助郑伟负责公司的权益研究工作。

  有数据可统计的券商资管今年共新发66只公募产品,同比增长65%,券商资管布局公募业务的力度可见一斑。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资产总规模已突破1500亿元,产品数量达到270多只,仅去年就有112只产品成立,可谓逆势扩张。券商理财如此快速的扩张无疑需要人才建设的匹配,过去券商资管投资经理多半券商内部培养,近两年则加大了从公募基金引进人才的力度。

  机制吸引或是“公转券”主因

  在业内看来,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兼具公募基金运作规范和私募基金机制灵活的优势也是吸引人才的关键。

  “对于券商资管而言,从公募基金‘挖角’不易,尤其吸纳知名投研选手难度更大。”华南一位券商资管直言,“一般来说,一只基金管理的资金规模动辄高达数百亿,而所有券商资管管理的资金规模加起来也不过一千亿,基金经理的待遇远远高于券商,因此长久以来券商资管对基金经理的吸引力有限,对于光环加身的明星金经理更是难以形成吸引。”

  但在更多分析人士看来,券商资管对各类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正不断增加,而机制方面的吸引或是主因。

  另一位券商资管人士介绍道,券商资管兼具公募基金运作规范和私募基金机制灵活的优势。一些头部券商资管如东方红、国泰君安为了留住并吸引优秀的人才,已制定了一套到位的、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可以将投研人员的收入与产品的投资业绩直接挂钩,从而能很好地调动起所有员工的积极性。

  此外,伴随着券商资管旗下公募业务条线的构建和发展,公募管理规模也在上升,同样能够培育出掌管大体量的明星基金经理,这对于不少中小公募投研人员来说具有一定吸引力。

  事实上,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已经感受到券商资管挖角带来的压力。“近几年,公募基金的外扩化现象十分明显,除优秀的投资经理外,不少连带着市场岗位等人才也都选择集体离开。这与券商资管行业规模急速扩张,业务条线更为复杂有着紧密的关系。”沪上一位公募人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