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齐向东:研发平台化 解开数字化产业五大“魔咒
奇安信集团在京举办研发平台战略发布会,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表示,数字化产业正面临着五大魔咒,是企业做大做强的“绊脚石”。他透露,通过研发平台的量产,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难题,奇安信已率先尝到甜头,研发平台相关产线倍以上。
在研发平台战略发布会上,齐向东宣布,主要平台将全面量产,成功解开五大魔咒。
首先是基于平台提性能降成本,低成本获客,解开圈地魔咒。奇安信集团副总裁、首席架构师兼鲲鹏平台负责人吴亚东透露了一组数据,“通过鲲鹏平台的量产应用,同等规格性能下成本降低一半,让边界安全系列产品的性价比实现了倍增,边界安全产线%的行业平均增速。而毛利同比增长51.2%,实现了‘增收更增利’。”不仅如此,研发平台还加快了产品创新速度,极大降低试错成本,实现低成本获客和留存。
图:奇安信集团副总裁吴亚东解读鲲鹏如何打破人效比魔咒
其次是可避免重复开发,节约大量人力,解开人效比魔咒。吴亚东表示,研发平台能减少重复造轮子,激发组织活力,提升人效比。例如鲲鹏平台2021年量产后,相关产线%,达到网络安全行业头部厂商的2-3倍。同时利润率显著提升,人均创造毛利266万元,同比激增43.5%。
第三是紧贴中国国情,满足中国客户需求,解开舶来魔咒。美国网络安全基础建设相对扎实,简单引进往往遇到水土不服。以SASE为例,简单照搬国外SASE模式并不适合中国政府和大中型企业客户。奇安信推出的Q-SASE,2022年开始基于大禹研发平台,可实现安全资源池中的各类安全组件告警日志的采集、富化,以及规则归并分析等功能,同时实现了和态势感知、安全运营等平台的一体化,开创了SASE的中国模式。
图:奇安信集团副总裁左文建解读大禹平台构建中枢安全系统
第四是用标品化生产,实现个性化需求,解开标品化魔咒。“研发平台的标品化生产就像乐高积木,能拼插出千变万化的造型”。奇安信集团副总裁、大禹平台负责人左文建表示,“依托大禹平台,奇安信在监管态势感知、SASE、TSOC、工业安全等多个领域的首版本发布时间,从同类产品9个月缩短至3个月,研发效率提升了300%。冬奥研判分析体系的开发周期,在冬奥组委的极限需求下,更从传统的100天缩短至10天,堪称定制开发的‘新基建狂魔’”。而奇安信川陀平台技术负责人刘浏也表示,以奇安信30多款的终端产品舰队为例,基于川陀平台的统一式量产,在保障低bug、高质量的前提下,成本下降了2/3,打破了产品研发中 “好、快、省”的“不可能三角”。
图:奇安信川陀平台技术负责人刘浏解读如何打破“不可能三角”
最后是强大的弹性架构,让升级稳定、简单,解开升级魔咒。只有帮助客户解决产品升级、更新带来的后顾之忧,才能增强客户粘性。奇安信的研发平台拥有分布式、弹性架构,能帮助客户实现平滑升级,解决以前不敢升、不愿升的难题。以大禹平台为例,作为一个强大的安全中台,提供了丰富的接口,可以无缝集成进入原有企业网络中,与其他安全产品实现协同联动。尤其是其开放的扩展能力, 使得能力更为丰富,应用更为快捷。
平台化战略三步走将向生态伙伴开放申请
“平台化是奇安信长期的战略,也是帮助奇安信实现全球第一网络安全公司愿景的保障”。齐向东在发布会上描绘了“三步走”的平台化战略蓝图。
第一步是研发平台化,通过研发平台的成功量产,推动研发人员实现人效比40%左右的提升,为2022年公司盈利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步是产品平台化,真正实现安全产品协同与数据统一管理,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保持公司营收高增速,持续引领行业。第三步是能力平台化,适应安全行业整合化趋势,带领行业走向集中化,改变“小零同”的现状,并推动奇安信向全球第一迈进。
图:齐向东宣布奇安信将向生态伙伴开放研发平台
“平台量产带来的收益,将不仅是奇安信,更是整个网络安全行业。我们将向生态伙伴全面开放研发平台,助力整个行业实现营收规模、利润、人效比、研发效率等显著提升。今年的BCS大会上,我们就会公布详细的生态伙伴认证标准并开放平台接入申请通道。”齐向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