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快讯

全面降准释放5300亿,中美利差倒挂不改货币调控

时间:2022-05-03 10:54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分析人士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降准将优化银行体系资金的期限结构,释放长期流动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出现倒挂,为2010年首次。市场普遍担心中美利差倒挂将加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进而对我国货币政策形成掣肘。

  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出现倒挂,为2010年来首次。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5.5bp至2.764%,中国10年期国债活跃券220003收益率持平为2.7525%。

  对此,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正常来讲,倒挂出现会带来一定压力。因为全球资本流动是套利驱动的,即资本借发达经济体的廉价货币与利率去投资新兴市场。如果利率反转,就意味着这一套息结构已经被完全打反,打反后会导致资金从新兴市场流出,对新兴市场的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形成一定的压力。

  
 

  2004年以来,市场共经历了近10轮中美利差收窄,其中5轮由美债收益率上行叠加中债收益率下行共同驱动。主要包括2004/12-2006/5、2011/9-2012/3、2015/4-2015/12、2017/11-2018/11、2020年11月至今。从历史上看,中美利差收窄不会完全阻碍国内宽货币进程。不过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救市,在其他中美利差明显低于100bp以后基本没有再采取降息方式。

  之所以发生中美利差倒挂,是两国所处经济周期错位以及货币政策背离的结果。

  近来美联储货币政策突然变“鹰”,加息紧缩步伐变快。最近公布的3月份会议纪要中透露的加息和缩表计划加剧了长期国债收益率的上行,市场上对此轮加息次数预期达到了10次。与此同时,在“稳增长”“稳预期”主基调下,国内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环境。一旦货币政策分化收敛后,中美利差或将再次扩大。

  此外,中金公司指出,中美利差倒挂未必会导致外资大幅流出,因为在衡量两国资产性价比时,实际利差要比名义利差更为重要。

  根据中美两国CPI统计数据,中国3月份CPI同比上涨1.5%,市场预期美国3月CPI将在8%以上,考虑到通胀因素后,美国短期内仍然是明显的负利率。因此,两国间名义利差为负,但实际利差仍为正。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人民币贬值压力,加之外汇管制的存在,所以并不需要担心人民币大幅贬值。

  投资者如何把握后市风险

  事实上,在中美利差倒挂之前,还有一个信号率先引起市场高度警惕——美国10年期国债和2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倒挂。市场普遍担心,美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倒挂,预示着美国经济即将走向衰退。因为复盘历史后发现,自1978年以来美债收益率曲线年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正常情况下,长债收益率会高于短债,但由于目前美国通胀高企推高加息预期,市场预期短期通胀率高于长期通胀率,从而推高长期债券价格,造成长债收益率的下降,最终出现长短债收益率倒挂的情况。因此可以说,可能到来的衰退,是美联储加息的必然结果。

  “一旦衰退来临,美股下跌的风险极高。黄金作为避险资产,不失为较好的组合对冲资产之一。”东吴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李勇认为,经济动荡和衰退反而有利于黄金表现,但是并不是最优选择。在衰退期,联储实施的宽货币政策势必会使利率降低,建议投资者可以配置偏债类的金融资产,亦可购买偏债基金,而相应减少权益类资产的比例。

  而对于国内债券,中金公司则给出了“债持不炒”的建议。“我们倾向于认为货币政策还是要基于国内政策进行放松,引导利率下行刺激货币流通速度回升,从而带来债券利率下行。”中金公司表示,在中美实际利率利差较高的情况下,境外机构配置中国债券虽然需求可能会有所减弱,但不见得会持续外流。中国债券还是资产分散配置很重要的一环。对于投资者而言,不必过度担心中美利差的分化。短期内中国债券的交易逻辑主线仍将围绕中国自身的基本面和政策面展开。

  南方基金宏观策略部联席总经理唐小东指出,海外的宏观风险本质上是海外经济基本面的风险,而国内的经济和政策周期还是“以我为主”的。因此,目前的情绪冲击可能影响A股短期表现,此时正好迎来中长期布局时点。特别是稳增长板块,像经济结构转型、能源供给变革等成长板块,长期逻辑还是比较稳固的。

  兴业证券研报指出,降准落地有望提振短期市场情绪。历次降准落地后一周市场上涨概率较高,创业板指与沪深300上涨概率均达六成;而从涨跌幅中位数看,降准落地后一周创业板指表现优于沪深300,风格上成长和消费优于周期和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