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刚刚,又有一家基金公司股权变更受反馈!
证监会官网发布的信息显示,证监会就东海基金的股权变更申请提出了九点反馈意见。东海基金拟引入6家法人股东,均为国有企业。增资完成后,公司将拥有9家股东。
证监会发布公告称,东海基金拟引入6家法人股东,证监会对东海基金股权变更申请文件共提出9项反馈意见。
东海基金股权变更获得来自证监会的第一次反馈意见,即上述9项反馈意见。
由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鹏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苏州市相城区江南化纤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注册地上海,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截至去年末,东海基金管理规模为88.92亿元。
东海证券发布公告称,东海基金拟增资2亿元,其中东海证券拟对东海基金增资9000万元。本次增资完成后,东海基金的注册资本由1.5亿元变更为342,864,029元。
目前正在申请变更5%以上股权及实际控制人的基金公司有国金基金、嘉合基金、上投摩根基金、新华基金、华宝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等18家。
其中,中欧基金、华夏基金、先锋基金于今年提交股权变更的申请材料;嘉合基金和上投摩根基金早在2020年便提交了相关材料;而其余大部分申请股权变更的基金公司在2021年提交了申请材料。
从上述基金公司看,有的是近年来新成立的次新基金公司,如成立于2018年的惠升基金、成立于2020年的兴华基金、有的是公司管理规模偏小的公募,如嘉合基金截至2021年末,公募管理规模仅200亿元左右;成立五年多时间的先锋基金截至去年末规模不足40亿元,而国开泰富基金更是只剩下“空壳”。
同时,也有一些大型及中型基金公司申请股权变更,例如中欧基金、华夏基金、万家基金、泰达宏利基金等。
谈及基金公司变更股权的现象,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部分基金公司申请股权变更或与推行员工股权激励方案相关。无论是大型基金公司还是中小型基金公司都在推行股权激励。梳理发现,目前易方达、汇添富、南方等多家头部基金公司均陆续实施了员工股权激励机制。
“实施员工持股是公司响应行业文化建设号召,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举措,有利于提升核心人才团队的稳定性,激发人才效能,员工持股方案的落地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说道。
另一位公募人士则表示,很多中外合资公司申请股权变更,大概率与外资股东进一步谋求控股权相关。“泰达宏利、摩根士丹利华鑫这些公司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一家外资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事实上部分公募距离外资控股仅一步之遥。”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高管表示,从目前基金公司股权变更的方向看,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为了推动实施股权激励,形成基金公司吸引人才的氛围,增强公司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二是资管新规后,财富管理市场整体向净值化转型,公募基金展现出明显的竞争力,包括外资资管、券商、保险、专业个人等在内的各类机构都在谋求公募牌照,进军这一领域。
三是部分长期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可能会引入更多实力更强或拥有较多资源的股东,为公司未来发展增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