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业内首次!这家银行理财子公司2亿元自购旗下理
光大理财自购的两款理财产品均出现了“破净”现象。
目前,光大理财存续的阳光红股票型理财产品共有5只,其中有3只产品净值低于1,净值最高的“阳光红ESG行业精选”当前产品净值也仅有1.156;阳光橙混合型理财产品共存续23款产品,其中有8款产品“破净”。
在银行理财“破净”频发的背景下,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此举将有助于推动部分理财产品估值企稳回升,可视为积极信号。“此次光大自购产品的举措是为了提振投资者信心,也表达了要与客户共渡难关的态度。”普益标准研究员崔盛悦对《金融时报》说。
光大理财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本次自购行为一方面是基于对市场大环境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投研和管理能力的信心。“光大理财希望通过本次增持,传递信号,增强投资者持有光大理财产品的信心,以实际行动引导广大投资者客观对待理财产品净值的短期波动,避免过分频繁操作,相信长期投资的力量。”
在光大理财开启“自购潮”后,其他理财子公司是否会选择“跟风”?对此,崔盛悦认为,“当前市场已企稳回升,理财产品净值情况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后续其他理财子公司不排除继续跟进的可能。”
面对当前的市场震荡,为充分提升投资者收益体验,光大理财在日前发布的《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也提到,该公司决定将施行减费让利举措,最大限度惠及投资者,多产品系列开展费率优惠活动。其中,光大理财将持续开展“阳光金”“阳光橙”“阳光红”多个系列产品的申购费减免活动。
“做更长期的投资者、价值的投资者”
事实上,在股市债市震荡的影响下,已经面临“破净”以及濒临“破净”的银行理财产品不在少数。根据Wind数据,截至3月24日下午5点,剔除近6个月无净值的产品后,银行理财市场存续产品28543只。其中,单位净值低于1的达2198只,占比为7.70%。
看到银行理财产品持续出现净值回撤,很多投资者也开始“不淡定”了。“从这一次净值波动的情况来看,很多风险偏好比较低的客户反应比较激烈。”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提到,在全面净值化后,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会比之前的更大、更频繁,银行理财产品跌破净值很可能成为常态,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
对此,普益标准研究员陈雪花建议,“从长期来看,理财产品投资收益较为稳健,因此,投资者应客观看待短期内的净值波动,要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不在顶峰慕名而来,不在低谷转身离开”,光大理财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建议投资者要着眼长期,“耐心应对市场的短期波动,增加对各类资产的均衡配置。在估值的历史低位,面对市场的不理性波动,理性的投资行为是积极配置并长期持有,以此来提高投资胜率。”
同时,董希淼也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特点,理性选择理财产品,“理财市场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好产品。投资者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做更长期的投资者、做价值的投资者。”